板口河
在今河北香河县西。 《明史·地理志》香河县: “西有板口河, 源出通州东之孤山, 经县界,入于白河。”
在今河北香河县西。 《明史·地理志》香河县: “西有板口河, 源出通州东之孤山, 经县界,入于白河。”
或作余无戎、余吾。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北三十里。《左传》: 成公元年 (前590) 春,“遂伐茅戎。三月癸未,败绩于徐吾氏”。
宋大理置,属首府大理地区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洱海东岸。辖境包有今云南突川县地。元改河东县。
唐置,为带州羁縻州治所。旧治在营州界内。州陷契丹后,寄治于昌平县之清水店 (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境)。后废。
在今江西高安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6筠州高安县: 败伏山 “在县南一百一十里。相传陈武帝自下胜敌,转战至此山,又破败伏军,百姓恩之,因以为号”。
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临川县:石头渡在“府东南二十里。东岸有虾蟆石。……俱汝水所经”。
①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:冶山“上有塔。石洞深邃,水四时不竭。东有王府洞。昔人淘金址尚存”。民国《密云县志》卷1:冶山“上有砖塔,辽建普济寺,废碑今尚存。……产铁甚佳,上多
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七十里。极高峻。唐置思恭县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阆中县 “文成山”条内: “又东南三十里曰思恭山……思恭县盖置于山下。”
即今江苏西部洪泽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盱眙县: 洪泽浦在 “县北三十里。旧有破釜塘。邓艾立白水塘,与破釜相连,开水门八以溉田。其后炀帝幸江都,道经此,久旱遇雨,因改今名”。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西部永乐群岛内,位于晋卿岛西南1海里。中国渔民向称三脚、大三脚岛、三脚岛。清宣统元年 (1909) 李准巡海时以其随行军舰琛航号命名为琛航岛。
在今吉林抚松县西南,为长白山一支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纳秦窝集“在(吉林)城南七百三十里、长白山之北。崇冈叠嶂,茂树深林百余里。城南诸河多发源于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