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光隘
在今云南腾冲县北明光乡。明、清为腾越九隘之一。见乾隆 《腾越州志》。
在今云南腾冲县北明光乡。明、清为腾越九隘之一。见乾隆 《腾越州志》。
亦作朗噶孜、那噶尔孜、拉噶孜、纳噶尔宗、浪卡子宗。即今西藏浪卡子县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《程站》: “白地至亚喜尖,或挞鲁尖,浪噶子宿,计程一百五里。”
在今台湾南投县东南车埕村南。台湾铁路集集线终点站在此。
即百泉。在今甘肃泾川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泾州一》:百泉“在州西三十五里。泉源溢窦而出者数十,四时不涸,民资灌溉,亦名百泉沟。下流入泾”。
在今河北承德市北高寺台附近武烈河东、北、西三源会合处。以西藏、中藏、东藏三水而名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“濡水又东南流,武列水入焉。其水三川派合,西源右为溪水,亦曰西藏水,东南流出溪与蟠泉水合,泉发(安)
苏淮特别区行政公署的简称。1942年1月日伪置,公署驻徐州市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原江苏省徐州市,铜山、东海、砀山、萧县、沛县、邳县、睢宁、宿迁、沭阳、赣榆、丰县、泗阳、淮阴、涟水、灌云等十五县和苏北行
即今山东枣庄市东南郭里集乡。旧属峄县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1 《舆图志》: 峄县东北有郭里集。
①明九边之一,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。防区相当今山西外长城以南,东自晋、冀省界,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。明初在此置卫屯田。永乐中放弃兴和所后,成为京师西北门户。②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南大同镇。旧属肇州。民国《
本名闵家场。民国间置镇,即今贵州江口县西南闵孝镇。在吉林省榆树市中西部。面积139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闵家屯,人口 2000。以姓氏得名。1956年设闵家乡,1959年改公社,1983
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永宁府: 罗易江 “在府 (治今永宁乡) 南。自澜沧卫蒗蕖州北流过府境,入于泸沽湖”。
五代梁开平四年(910)钱镠改东阳县置,属婺州。治所即今浙江东阳市。北宋咸平二年(999)复名东阳县。古县名。五代梁开平四年(910年)吴越改东阳县置,治今浙江省东阳市。属婺州。北宋咸平二年(999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