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政和县

政和县

①北魏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吴堡县西北四十里杨家塬。西魏废帝元年 (552) 改名延陵县。

②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改关隶县置,属建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政和县。以年号为名。南宋绍兴中属建宁府。元属建宁路。明、清属建宁府。1913年属北路道。1914年属建安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宋时置银场于此。


在福建省北部,邻接浙江省。属南平市。面积 1735 平方千米。人口21.9万。辖5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熊山镇。本为福州宁德县关隶镇,北宋咸平三年(1000年)置关隶县。政和五年(1115年)改为政和县,以年号为名,属建州。元属建宁路。明、清属建宁府。1913年属北路道(次年改称建安道),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49年属第一专区(1950年3月改称建瓯专区,9月改称建阳专区)。1956年属南平专区,1959年改属福安专区。1960年与松溪县合并为松政县,1962年恢复设置。1970年复与松溪县合并为松政县,属南平专区。1975年又析出置县(1974年批准),属建阳地区,1988年改属南平地区。1994年属南平市。地处闽西北中低山丘陵地区,属武夷山东延余脉。松溪及支流七星溪流贯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富林、矿资源。为全国苹果南移试验中心。农产有稻、花生、烟草、茶叶、大豆、甘蔗等,并产笋干、香菇及梨、柿。矿产有铅、锌、铁。工业有食品、机械、建材、冶金、化工、森工等。政建、小浦、安嵩公路经此。有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闽东、闽北独立师于县东洞官山会师纪念地,唐黄巢屯兵处黄念山,明银矿矿工起义旧址锦屏等。并有佛子岩、宝岩等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桃林城

    即今湖南临湘市南三十里桃林镇。清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移桃林巡司于此。在今湖南省临湘县西南。清时于此设巡检司。

  • 五溪

    古辰州境五条水的总名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武陵有五溪,谓雄溪、��溪、无溪、酉溪,辰溪其一焉。夹溪悉是蛮左所居,故谓此蛮五溪蛮也”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 章怀太子注引郦注作“

  • 委粟津

   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。黄河津渡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七年 (430),“魏安颉自委粟津济河,攻金墉”。在今河南省范县东古黄河上。北魏神䴥三年(430年),魏伐宋,魏将安颉自委粟津济河

  • 环县

    明洪武初降环州置,属庆阳府。治所即今甘肃环县。民国初属甘肃泾原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在甘肃省东部,东北与陕西省相邻,西、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。属庆阳市。面积 9240 平方千米。人口33.6万。

  • 雍城门

   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5徐州彭城县: “雍城门在县东南五十里。按桓谭 《新论》云,雍门周弹琴见孟尝君。”

  • 策达雅驿

    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轮台县东策云乡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81轮台县: 策达雅驿“一名策特尔。回语谓毡庐也。旧曾安营于此,故名”。

  • 南台 (臺)

    即金虎台的别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城西北隅,与其北铜雀台、冰井台合称三台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 王先谦补注: “李善 《文选·魏都赋》 注云: 铜雀园西有三台,中央铜雀台,高十丈,有屋一百一间,亦曰

  • 大厘城

    唐代“河蛮”所筑,南诏重加修筑,为大厘赕治所。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六十里喜洲镇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5:“大厘城南去阳苴咩四十里,北去龙口城二十五里,邑居人户尤众。咩罗皮多在此城。并阳苴咩并邆川,今并南诏往来

  • 丁家所

    即今江苏海安县东三十六里丁所乡。清光绪《通州直隶州志》卷1如皋县:北“三十五里曰陆家浅,曰丁家所”。

  • 白浮图城

   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八里旧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昌平州:五代唐昌平县“徙于白浮图城”,即此。明景泰初徙昌平县于今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