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野古部
隋、唐铁勒十五部之一。在今蒙古国东部东方省一带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·拔野古》: 拔野古 “一曰拔野固,或为拔曳固,漫散碛北,地千里,直仆骨东,邻于靺鞨”。唐贞观三年 (629) 入朝,二十一年 (647) 内属置幽陵都督府。
隋、唐铁勒十五部之一。在今蒙古国东部东方省一带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·拔野古》: 拔野古 “一曰拔野固,或为拔曳固,漫散碛北,地千里,直仆骨东,邻于靺鞨”。唐贞观三年 (629) 入朝,二十一年 (647) 内属置幽陵都督府。
唐武德三年(620)置,属怀州。治所即今河南博爱县。四年(621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析河内县置,治今河南省博爱县。属怀州。四年废。
在今浙江丽水市城区西南万象山公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处州府:万象山“俯临城邑,下瞰溪光,城中之山凡十,此其最高者”。在浙江省丽水市西南隅。宋代参政何澹建万象楼于此,因名。元、明、清各朝都有建置,后因战
①即今河北大名县西北四十里王村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2元城县图:西北有王村集。②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。产绸,名王村绸。明嘉靖《青州府志》卷11:王村集“在(淄川)县(今淄川区)西五十里”。
即今广东中山市东北二十四里张家边街道办事处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香山县图:县东北有张家边。
在今西藏昌都县城东南约二十四里澜沧江西岸的卡若村。“卡若”藏语意为闭咀。1978年开始试掘, 已发现房屋遗址二十六座,出土石器、陶器、骨器等数万件。遗址和出土文物均属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遗物。在西藏自治
在今山东潍坊市西二里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移下密县于此。以其在故下密县城(今潍坊市)之西,故称西下密。大业初复还旧治,改名北海县。
即今安徽长丰县西四十里朱集乡。村南李三孤堆战国楚王墓曾出土大量珍贵文物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长丰县西、瓦埠湖东侧。属杨公镇。人口 4000。以朱姓聚居得名。产棉花、油菜籽、小麦。为县西北较大的农贸集市。有
①三国魏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古城乡(古城畈);一说在今随州市东北八十八里。西晋属义阳郡。南朝宋改为西平林县。南齐复为平林县,属东新安左郡。治所在今随州市东北八十八里。梁为上明郡治。隋大
即离石山。在今山西方山县东北。《魏书·废出三帝纪》:北魏永熙二年(533),“齐献武王自晋阳出讨尔朱兆。丁酉,大破之于赤洪岭”。
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改魏州为兴唐府,建号东京,三年改东京为邺都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。按兴唐府本与两汉、六朝时的邺非一地,但两汉魏郡治邺,曹操称魏王,都邺。长期以来魏与邺已视为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