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母井
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普洱府》: 抱母盐井 “本朝雍正三年,设盐大使驻此。嘉庆八年,移驻于香盐井,以抱母井归威远司知兼管”。
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普洱府》: 抱母盐井 “本朝雍正三年,设盐大使驻此。嘉庆八年,移驻于香盐井,以抱母井归威远司知兼管”。
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。《宋史·魏胜传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(1161),金人以十万兵攻海州,“时 (李) 宝帅海舟水陆并进,抵城北砂巷,胜率众合宝军大破之,斩首不可计,堰水为之不流”。
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 “境山沟在州东北二十里。源出州东北五十里之马跑泉,西南至境山镇,又南入于漕河。”
在今山西岚县北六十五里鹿径沟。《旧唐书·僖宗纪》: 唐乾符五年 (878) “十二月,季康与北面行营招讨使李钧,与沙陀李克用战于岢岚军之洪谷”。清代称洪谷堡隘。在今山西省岚县北鹿径沟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
又名竹台市。即今湖南耒阳市东竹市镇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:竹塔市“在耒阳县东二十里”。
即嵩城市。今浙江上虞市西北二十里崧厦镇。在浙江省上虞市北部。市北部经济重镇。面积37平方千米。人口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崧厦,人口1.1万。东晋隆安四年(400年)袁崧筑城,后人称其嵩城,为避崧名讳用嵩,
又称西佐支线。为京汉铁路支线。自今河北邯郸市南马头西至峰峰(即西佐)。长20.6公里。今为马磁线的一段。
即小海寨。在今江苏东台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一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宋范仲淹筑捍海堤,起虎墩,即此。”
隋大业年间建,在今山西汾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汾州府: 临汾宫在 “府东十五里,隋大业四年建以避暑,盖据文湖之胜而为之,亦谓之汾水行宫”。
即今黑龙江省青冈县西北祯祥镇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 青冈县图: 西北有祯祥镇。在黑龙江省青冈县西北部。面积290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祯祥,人口4590。清末称祯祥社,1939年改称祯祥村
西魏置, 治所在邑阳县(今陕西洛南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洛南县东北部地。隋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