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洲墟
即弓洲。今广东大埔县西南大麻镇东南恭洲。
即弓洲。今广东大埔县西南大麻镇东南恭洲。
亦称内江。今四川之涪江。《宋书·朱龄石传》:东晋末伐蜀,一军“使赢弱乘高舰十余,由内水向黄虎……谯纵果备内水,使其大将谯道福以重兵戍涪城”。即此。
在今山西昔阳县西南二十五里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“少山,其上有金玉,其下有铜,清漳之水出焉,东流于浊漳之水。”古山名。又称揭戾山、漳山、鹿谷山或河逢山。在今山西省昔阳县西南。《山海经》:清漳水出少山
明洪武二十四年 (1391) 置,属福建行都司。治所在今福建武平县西南武平。清顺治十二年 (1656) 废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置,治今福建省武平县西南武溪。属汀州卫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
即定远城。在今陕西西乡县南十五里。东汉永建七年(132)封班超为定远侯,食邑于此。
在今湖北黄陂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陂县“沙武口”条下:“县西南四十里又有五通口及小河口, 皆引流达江。”
唐天宝十 一年 (752) 置,属临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六十里太平乡南岷江西岸。《元和志》 卷32峨和县: “以县有峨和山也。县在石臼戍北大江之西。” 后废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十一载(752年)
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东。清嘉庆 《长宁县志》 卷2: 硫磺井在 “县 (今双河镇) 东九里。四时水温作硫磺气,浴可疗疮”。
即今四川中江县南石筍乡。民国《中江县志》卷2:石筍场在“治西南九十里”。
在今山东昌邑市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昌邑县“都昌城”条下:“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,北五里有小营城,俗为大营、小营二村,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。”
明洪武七年(1374)降凤州置,属汉中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50年迁驻双石铺(今凤县)。在陕西省西部秦岭山区,西邻甘肃省。属宝鸡市。面积31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