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城县

平城县

①秦置,属雁门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八里古城村。东汉末移治今山西代县东北七里下平城村,属新兴郡。西晋属雁门郡。十六国时还治今大同市东北古城村。北魏道武帝在此建都,延和元年(432)改为万年县,太和十七年(493)改为平城县,为代郡治。孝昌二年(526)废。

②东魏天平二年(535)置,属代郡。寄治肆州秀容郡城(今山西忻州市西北)。北齐废。

③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辽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八十里仪城村。大业初属太原郡。唐属辽州。北宋熙宁七年(1074)废。元祐元年(1086)复置。金贞元二年(1154)废。


古县名。(1)秦置,治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汉高祖七年(前200年),韩王信与匈奴谋反,高祖自往击之,“遂至平城。匈奴围我平城,七日而反罢去”,即此。秦、汉属雁门郡,西汉又为郡东部都尉治。东汉末移治今代县东北,属新兴郡。西晋建兴元年(313年),“拓跋猗卢城盛乐以为北都,治故平城为南都”(《资治通鉴》)。北魏天兴元年(398年),自盛乐迁都于此,又为司州、代郡治。延和元年(432年)至太和十七年(493年)曾改名万年县。太和十九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为恒州及代郡治。孝昌二年(526年),被六镇军攻破,州、郡、县并废。(2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和顺县西北仪城。属辽州,大业初属太原郡。唐属辽州。北宋熙宁七年(1074年)并入辽山县。元祐元年(1086年)复置。金贞元二年(1154年)并入辽山县为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香积山

    ①在今四川三台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82涪城县: 香积山 “在县东南三里,北枕涪江”。山下有香积寺。②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百里麦积山南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一》 “麦积山” 条下: “其南为香积山,永川水出

  • 高仁镇

    即陶乐湖滩。今宁夏陶乐县南高仁镇乡。1929年于此置陶乐设治局。1941—1952年为陶乐县治。集镇名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东南部。高仁镇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40。清末高姓定居于此,后成聚落。19

  • 西安镇

    北宋置,属同谷县。在今甘肃成县西。(1)在辽宁省大洼县东南部。面积8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坎,人口 4500。1935年海城县取“西部安宁”之意命名西安村,沿用至今。1951年属盘山

  • 又称郯。春秋鲁邑,在今山东兖州市西。《春秋》: 定公三年 (前507),“冬,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”。古邑名。又作郯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。《春秋》定公三年(前507年):“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

  • 象河关

    即今河南泌阳县北八十八里象河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平顶山惨案遗址

    在今辽宁抚顺市东南平顶山下。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的屠杀现场。1932年9月17日, 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平顶山村,将三千多名矿工和农民,不分男女老幼,驱赶至山下草坪上,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。之后又

  • 邓川县

    1913年改邓川州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三十八里邓川镇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>案卷》:“邓川县名系由唐时六诏中邓赕诏之土名继续更易,沿用至今。”1929

  • 上山寺

    又称荡山寺。即今云南大理寺北二十里点苍山麓之感通寺。元代称上山寺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大理路:“又西南有上山寺,幽雅之趣,非云南诸寺比。”

  • 玉女灵山

    亦名玉女山。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北二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阳安县:“有玉女灵山。”《寰宇记》卷76阳安县:“石乳城水在县北二十一里玉女灵山,东北有泉,西北两岸各有悬崖,腹有石乳房一十七眼,状如人乳流下

  • 永泰城堡

    明万历三十二年(1604)于旧老虎城置,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南。设副总兵镇守。清初设游击,后改设千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