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斗山
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一百四十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:巴斗山“高入云表,登其巅者盛夏挟纩,俯视乾、凤、泸、麻苗寨民村,历历在目,绵亘数十里。东之五里坪,西之军田坪,南之踏虎,北之狗岩,俱此山支麓。山高谷深……生苗入境,多于此山瞭望虚实,为泸境必据之险”。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7《乾隆湖贵征苗记》载:乾隆六十年(1795),乾州苗“出泸溪巴斗山,大焚浦市,分寇泸溪、麻阳东北,复逼镇筸”。
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一百四十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:巴斗山“高入云表,登其巅者盛夏挟纩,俯视乾、凤、泸、麻苗寨民村,历历在目,绵亘数十里。东之五里坪,西之军田坪,南之踏虎,北之狗岩,俱此山支麓。山高谷深……生苗入境,多于此山瞭望虚实,为泸境必据之险”。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7《乾隆湖贵征苗记》载:乾隆六十年(1795),乾州苗“出泸溪巴斗山,大焚浦市,分寇泸溪、麻阳东北,复逼镇筸”。
①隋大业元年(605)置,属陇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华亭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华亭县:“以在华亭川口,故名。”大业三年(607)属安定郡。唐属陇州,垂拱二年(686)改名华川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华亭县。大
在今福建莆田县东七十里海上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:大孤屿“平田中突起一阜,其形如龟。又名大龟屿。又有小孤屿”。
明洪武中置,属扬州卫。在今江苏泰州市南。清康熙十七年 (1678) 废。
①唐置羁縻州,属泸州都督府。治所在婆员县(今四川长宁县)。北宋属泸州。后废。②元泰定二年(1325)改长宁军置,属马湖路。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长宁县地。明洪武五年(1372
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国胜乡(大毕箐)。清光绪《盐源县志》卷2:大碧箐场“距县三百里”。旧产铜矿。
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《寰宇记》卷77雅州:“吐蕃国师马定德并笼官马德唐等部落在欠马州安置。”即此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六十里陈墅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匮县图:东北有陈墅。
山名。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。其下即武关。《左传》:哀公四年(前491),楚人谋北方,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:“将通于少习以听命。”杜注:“少习,商县武关也。”
即今广西柳江县西南三都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西三都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设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湖南郴州市南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北宋庆历六年 (1046),瑶民 “遁入郴州黄莽山,由赵峒转入英、韶州界,依山自保,时出抄掠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湖南省郴州市南。北宋庆历六年(1046年),桂阳蛮遁入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