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崂山

崂山

即劳山。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北。《南史·明僧绍传》: 僧绍 “隐长广郡崂山,聚徒立学”。即此。


(1)山名。(1)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境内,临崂山湾、黄海北岸。古称劳山、牢山,唐、元时名辅唐山和鳌山。崂山之名最早见于《南史》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“劳劳,广阔。”此山取其阔而名之。分北、中、南三段,海拔500米左右。主峰巨峰,又名崂顶,海拔1132米。山体由花岗岩构成。东、南两面濒海,气候宜人。山、海、林、泉兼胜,自然风光优美。有巨峰、北九水、明霞洞、龙潭瀑布等著名自然景点。宋、元以来,成为道教名山。现存有太清宫、上清宫等道教寺庙,多吟咏题刻。所产花岗石为优良建筑石材。崂山矿泉水享誉中外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,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(2)在陕西省北部,跨延安市和甘泉县、富县等地。古称劳山,后写作今名。亦作山。为白于山向东南延伸部分,与黄龙山相接。大部海拔1200~1400米,最高点大墩梁,海拔1463米。山体基底为砂页岩,夹有煤层和油页岩,上覆厚层黄土。多为长条状丘陵(黄土墚),沟壑纵横,河谷深切。北洛河和延河的分水岭。(2)集镇名。在山东省荣成市南部,东临黄海。属崖头镇。人口1920。原崂山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以境内崂山得名。崂山河源于本镇,东流入海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等。有海上捕捞、海水养殖和滩涂养殖等业,盛产海带、蛤、蛏等。有标准件、船舶灯具、合线、电镀等厂。南石公路纵贯镇境腹地。

崂山九水靛缸湾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权於摩国

    即乌秅国。北魏时西域国。都城在乌秅城(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)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权於摩国“故乌秅国也。其王居乌秅城”。

  • 大棘

    ①又名棘城。在今辽宁义县西北。西晋元康四年(294)鲜卑慕容廆由徒河之青山迁都于此。《晋书·慕容廆载记》:“廆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,元康四年乃移居之,教以农桑,法制同于上国。”②又名棘壁。春秋宋邑。

  • 五通桥镇

    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四十里五通桥。地跨茫溪河两岸,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建桥相连。民国《犍为县志》卷3:五通桥“为盐䇲聚会之所”。明设四望溪口巡司。清设督捕盐务通判。清王定安《湘军记》

  • 尧山县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柏仁县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南尧山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福元年(892),“王镕、李匡威合兵十余万攻尧山,李克用遣其将李嗣勳击之,大破幽、镇兵,斩获三万”。即此。北宋

  • 温泉河

   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琼州府乐会县: 温泉河在 “县南十里。《志》 云,河自西黎山纵横峒发源,流经县西界,达县西南温汤铺,转流至东北转敖港入海”。

  • 禾源镇

    即今江西遂川县西南禾源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龙泉县:禾源镇“旧在县西北四十里。旁多小径,委曲数十里,为南康、上犹、桂阳诸县之间道。有巡司,元至正二十一年置, 明洪武初移置于县南之二十五都,地名左

  • 黄阳关

    亦作黄羊关。明永乐中置,属平武县。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黄羊关藏族乡。后废。

  • 范信县

    南齐改麊泠县置,为新昌郡治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安朗县西夏雷村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南朝齐以��冷县改名,治今越南永福省安乐县西北夏雷乡。属交州。后废。

  • 官渡场

    ①即今四川宣汉县东北新华乡 (官渡场)。清嘉庆 《东乡县志》: 官渡场 “去县治二百三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巫山县南官渡河南岸之官渡镇。清道光 《夔州府志》 卷 12: 官渡场 “在县南六十里”。③清为官

  • 旺川镇

    即今安徽绩溪县西北旺川乡,近旌德县界。清道光 《徽州府志》 卷2绩溪县有旺川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