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峄山

峄山

又名邹山、邹峄山或绎山。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峄阳孤桐。” 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 “保有凫、峄” 的峄,皆指此。《左传》: 哀公七年 (前488),鲁师入邾,“邾众保绎”。杜注: “绎,邾山也。在邹县 (按指今市东南邹县旧治) 北。” 又 《晋书·郗鉴传》: 郗鉴 “避难于鲁之峄山”。据 《史记·夏本纪》 正义引 《括地志》: “峄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。《邹山记》 云,‘邹山,古之峄山,言络绎相连属也。”


古称邹山、邹峄山、邾峄山。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区东南。主峰五华峰,海拔555米,方圆10余千米。由古老花岗岩、片麻岩构成。怪石嶙峋,洞穴深邃,相互通达,且多松柏清泉。《禹贡》有“峄阳孤桐”,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有“保有凫峄”,皆即此。春秋时邾国国君文公曾迁都于峄山之阳,遗迹犹存。秦始皇二十八年(前219年),始皇东巡时曾登此山,命丞相李斯刻石颂秦德(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)。原碑已佚,元代仿刻碑存市文物管理所。五华峰和妖精洞有北齐摩崖刻经《文殊般若经》。后人建寺观,筑亭台,刻石纪胜,素有“邹鲁秀灵”之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星桥

    战国秦蜀守李冰建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部及南部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西南两江(郫江、检江)有七桥……长老传言:李冰造七桥,上应七星。”故名。在检江(流江)上有万里桥、笮桥;郫江上有市桥、江桥

  • 马尾

   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,地处闽江下游北岸,负山临水,为福州外港。南宋《淳熙三山志》地理6作“石马”。明王应山《闽都记》卷12:马江“在江右里,南台、西峡皆汇于此。江心有巨石如马头,潮平则没,潮退则现,故名

  • 姜华镇

    一名藤田镇。又名层山镇。即今江西永丰县东南藤田镇。

  • 府山城

    在今江西泰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泰和县: 府山城 “在县南四十里。《图经》 云,陈置县,隋废”。

  • 柳公权墓

    在今陕西耀县西北四十里阿子乡让义村。柳公权 (778—865),字诚悬,京兆华原 (今陕西耀县) 人。唐代著名书法家。墓前有“唐太子太师河东郡王柳公权墓”石碑,为清乾隆年间毕沅书。

  • 得嶷海

    即今哈萨克斯坦境之巴尔喀什湖 (或说即里海)。《隋书·铁勒传》: “得嶷海东西有苏路羯、三索咽、蔑促、隆忽等诸姓八千余。”

  • 清渭水

    在今湖南浏阳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浏阳县 “龙津水” 条下: 清渭水 “在县西五十里。流入长沙县,从浦子口入湘江。其水澄澈,因名”。

  • 宜兴府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升宜兴军置,属常州。治所即今江苏宜兴市。二十年 (1283) 降为县,次年又升为府。元贞元年 (1295) 改为宜兴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宜兴军置,治今江苏省宜兴

  • 椒州

    唐渤海国置,属南海府。治所在椒山县 (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,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府近)。辖境约当今朝鲜大同江上游西南、龙兴江西北一带。辽徙废。渤海国置,治椒山县(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),属南京南海府。辽废。

  • 通化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茂州置,治所在汶山县 (在今四川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汶川、北川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茂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茂州置,治汶山县(今四川茂县)。辖境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