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州

宜州

①南朝梁置,治所在夷陵县 (今湖北宜昌市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、远安等市县地。西魏改为拓州。

②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北雍州置,治所在通川郡泥阳县 (今陕西富平县西北)。隋开皇六年(586) 迁治华原县 (今陕西耀县)。大业三年 (607)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又改宜君郡为宜州,贞观十七年 (643) 废。天授二年 (691) 复置,大足元年(701) 废。

③唐乾封中改粤州置,治所在龙水县 (今广西宜州市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龙水郡,乾元元年(758) 复为宜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山县大部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部地。南宋咸淳元年 (1265) 升为庆远府。

④辽兴宗时置,治所在弘政县 (今辽宁义县东北二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义县地。金天德三年(1151) 改名义州。


(1)南朝梁大宝初置,治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市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宜昌、长阳、宜都等市县地。西魏改拓州。(2)西魏废帝三年(554年)改北雍州置,治华原县(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)。辖境约今陕西省铜川市全境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废。天授二年(691年)复置,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铜川市及富平县。大足元年(701年)废。(3)唐乾封中改粤州置,治龙水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一带。属岭南道。天宝、至德间曾改为龙水郡。北宋辖境西部扩大,有今广西宜州市西部及环江、河池等县市地。南宋咸淳元年(1265年)升为庆远府。(4)辽兴宗置,治宏政县(今辽宁义县东北)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义县。金天德三年(1151年)改义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盖县

    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沂源县东南盖冶。东汉永平二年 (59) 割属琅邪国。章帝时仍属泰山郡。西晋属东莞郡,元康元年 (291) 析置东安郡治此。北齐废。(1)古县名。西汉以故盖邑置,治今山东省

  • 三利溪

    在今广东潮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海阳县:三利溪“在府城西。导濠水西历潮阳、揭阳二县,回抱曲折,殆将千里,而后入海。三县利之,因名。……《通志》:三利溪,宋元祐间浚,明正统以来,日就湮塞,宏

  • 女儿港

    又名女儿浦。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三十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11德化县:“女儿浦内有女儿庙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:女儿港“源出庐山,东北流二十五里入彭蠡湖。水涨可容百余艘。因大孤在其侧,俗讹孤为姑,故

  • 博望滩

    即瞿巫滩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长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瞿巫滩,即下瞿滩也,又谓之博望滩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82云安军: 博望滩 “在县西三里。《荆州记》 云: 张骞奉使西域于此覆舟,亦

  • 百万城

    在今湖北黄梅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》 引《县志》:“相传唐曾元裕驻兵兵之所。一名桐坡砦。下有百万坡,相传亦元裕所凿。”在今湖北省黄梅县东北。相传唐曾元裕驻兵于此。

  • 广宁右屯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辽东都司。始治十三山堡(今辽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),次年徙治旧闾阳县临海乡(今辽宁凌海市东南右卫满族镇)。清初废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治十三山堡(今辽宁凌海市

  • 青龙观镇

    即今四川简阳市东北青龙观乡。民国《简阳县志》 卷2: 青龙观 “(距城) 四十里。(创建)清光绪十五年”。

  • 清廉山

    又名清襄山、清营山。即横岭。在今山西垣曲县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清廉县有清廉山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清水出清廉山西岭,世亦谓之清营山。”

  • 斡端

    又作五端、阿端、扩端、忽炭。即今新疆和田市。《元史· 世祖纪》: 至元十五年 (1278) 一月,“阿老瓦丁戍斡端”。十六年(1279),“以忽必来、别速台为都元帅,将蒙古军二千人、河西军一千人,戍斡

  • 官陂

    ①在今广东怀集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梧州府怀集县: 官陂在 “县西六里。…… 《志》 云,县境之以陂名者凡数十处,俱有灌溉之利”。②在今广西宜州市南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宜山: 官陂 “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