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孟门山

孟门山

①在今山西吉县西、陕西宜川县东北,龙门之北,黄河两岸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“孟门之山,其上多苍玉、多金,其下多黄垩、多涅石。” 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、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 中皆列为九山之一。

②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35汾川县: “孟门山在县东南二十里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36延安府: 孟门山 “在宜川县北石溞下三里黄河中流,相传有石扼束河流,俗谓之石溞”。


古山名。(1)在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。为水中一巨石。长约400米,宽约50米,高10米左右,呈枣核状。西南壁有金明郡守徐洹瀛刻留“川镇狂流”四字。《山海经》:“龙门未辟,吕梁未凿,河出于孟门之上,大溢逆流,无有丘陵,高阜灭之,名曰洪水。”《穆天子传》曰,北升孟门九河之隥。《水经注》云:“孟门,龙门之上口也。”(2)春秋时晋国要隘,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。《左传》襄公二十三年(前550年):齐侯伐晋,“入孟门”。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九龙埠

    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南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饶州府余干县:“南路出南门三里过神迁渡,又十二里至龙津镇,过渡十里至长岗山,又十五里至九龙埠。”

  • 伊阳郡

    东魏武定二年(544)置,属北荆州。治所在伏流城(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六里陆浑村)。武定五年(547)寄治北荆州城(在今伊川县西南)。武定末改为伊川郡。东魏武定初置,治南陆浑县(后改名伏流县,在今河南嵩

  • 河口汛

    即中渡汛。在今四川雅江县雅砻江东岸河口乡。此为雅砻江主要津渡。清置中渡汛。

  • 鹄奔亭

    在今广东高要市南。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: “汉九江何敞,为交州刺史,行部到苍梧郡高要县,暮宿鹄奔亭。” 夜半有 一女子,自称苏娥,字始珠,广信人,到此亭,为亭长龚寿所杀。敞“遣吏捕捉,拷问具服”。《寰

  • 清镇城

    即清海镇、清海军城。在今新疆沙湾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七年 (866) 二月,“归义节度张义潮奏: 北庭回鹘固俊克西州、北庭、轮台、清镇等城”。胡三省注: “北庭都护府西七百里有清海镇。”

  • 乌泉山

    一名乌石山。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壶关县: 乌泉山在“县东南三十里。山色皆黑,山半出泉,伏地而流”。

  • 和集县

    ①唐贞观八年 (634) 置,属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凤营乡。天宝初属越巂郡。后地入南诏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广平县置,为恭化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。一说在黑水县西沙石多乡西干市坝

  • 那林隘

    在今广西凤山县西南江州瑶族乡那林村。《清一统志·思恩府》“老村隘”条:“那林隘在州北二百里,路通泗城府, 皆属险要,设兵防守。”

  • 金楼寨

    亦作金家楼。在今河南虞城县南。清光绪《虞城县志》 卷16: 同治元年 (1862),“教匪郜守正盘踞商丘金家楼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南。清咸丰十一年(1861年)郜永清等领导白莲教起义于此。

  • 三韩县

    辽置,为高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哈拉木头村西土城子古城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三韩县:“辰韩为扶余,弁韩为新罗,马韩为高丽。开泰中,圣宗伐高丽,俘三国之遗人置县”,因名。金属全州。元废。古县名。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