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吴郡

吴郡

①西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,故亦称吴郡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六年(前201),“以故东阳郡、鄣郡、吴都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州王”。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,汉武帝后废。《汉书·灌婴传》:“度江,破吴郡长吴下,得吴守,遂定吴、豫章、会稽郡。”

②东汉永建四年(129)分会稽郡置,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、上海市长江以南,大茅山以东,浙江长兴、吴兴、天目山以东,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。三国以后逐渐缩小。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)改为吴州。大宝元年(550)复为吴郡。陈祯明元年(587)改置吴州,隋开皇九年(589)移治今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五里,改为苏州。大业初复为吴州,寻复为吴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改为苏州,七年(624)还治今苏州市。唐天宝元年(742)又改为吴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苏州。


(1)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,故亦称吴郡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高祖六年(前201年),“以故东阳郡、鄣郡、吴郡五十三县,立刘贾为荆王”。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,汉武帝后废。《史记·灌婴列传》:“度江,破吴郡长吴下,得吴守,遂定吴、豫章、会稽郡。”(2)东汉永建四年(129年)置,治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属扬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,大茅山以东,上海市,浙江省长兴县、湖州市、天目山以东,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;三国吴后逐渐缩小。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年)改为吴州,大宝初复为吴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,又曾改苏州为吴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兰山

    ①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六十里。西晋时.有马兰羌居马兰山中,因以为种落之号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元康六年(296),“北地马兰羌、卢水胡反”,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 引《陕西通志》:“晋元康六年,马兰

  • 靖陵

    唐僖宗李儇的陵墓。在今陕西乾县东北十里,西与乾陵相接。

  • 大蓝土禄池

    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大蓝土禄池“在右翼中旗东北四十二里”。

  • 平川街

    明万历间筑城,即今云南宾川县东北六十里平川乡。辛亥革命后曾称平川镇。

  • 清浮坝

    在今四川江安县西北之中坝。一说在今纳溪县西。《宋史· 蛮夷传四》: 大中祥符六年(1013),“晏州多刚县夷人斗望、行牌率众劫淯井监,杀驻泊借职平言。……转运使寇瑊即令诸州巡检会江安县,集公私船百余艘

  • 南堡镇

    即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堡镇南八里。因在堡镇南,故名南堡。现与堡镇相连。在河北省滦南县西南部、渤海湾北岸。面积260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堡,人口 1200。以在溯河口捕鱼时可望见新搭渔铺

  • 除口戍

    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一带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汉水又西南,径关城北,除水出西北除溪,东南流入于汉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 (515),任太洪 “袭破东洛、除口二戍”。除口戍即此。除

  • 软桥河

   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。《清一统志·普安厅》: 软桥河 “在厅东三十五里。流入盘江”。

  • 东山河

    即八达河。今云南曲靖市东南之南盘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曲靖军民府:东山河“在府东南。亦谓之南盘江。即潇湘、白石所汇流也”。

  • 笼水

    即今山东之孝妇水。《寰宇记》 卷19淄川县引 《舆地志》 说: “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,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,感得灵泉生于室内。文姜尝以缉笼盖之,姑怪其须水即得非意相供,值姜不在,私入姜室,去笼观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