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隆寺

兴隆寺

又称南大庙。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之西南。旧址为唐渤海国时期寺庙,渤海政权灭亡后,寺毁,但大石佛犹存,故称石佛寺。清康熙初重建,称为兴隆寺。咸丰十一年再次重建。有院落三重,规模宏敞。今存马殿、关帝殿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三圣殿等五殿。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矗立着渤海时期的佛教建筑石灯幢。殿前有重修兴隆寺碑记和渤海时期大型佛教石刻。


又称南大庙。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西南。建于清康熙初年,是一组清代寺院建筑。旧址为渤海时期寺庙,渤海政权灭亡后,寺毁刹灭,但大石佛等犹存,故又称石佛寺。据《宁安县志》记载:“兴隆寺原有三重佛殿,道光二十八年大火焚毁部分殿宇,咸丰五年开始重建,咸丰十一年建成。”今存马殿、关帝殿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三圣殿等五殿。原有禅堂、配殿和钟鼓二楼,今皆不存。大雄宝殿是九脊庑殿式建筑,木构斗栱结构,前后三斗四栱七铺作,左右三斗四栱五铺作,四角是三面转角檐。是黑龙江地区仅有的清初木构斗栱建筑。五重殿经修缮彩绘,保持原貌,现已辟为历史文物展览室。三圣殿内有“琢而小之”的渤海大石佛,殿前台下有清代石狮。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之间,矗立着有名的渤海时期佛教建筑石灯幢(石灯塔)。殿前有重修兴隆寺碑记和渤海时期大型佛教石刻。马殿右前方尚有迁来的清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父虽哈纳的墓碑。

兴 隆 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汶水

    ①即今大汶河。《尚书·禹贡》 青州:“浮于汶, 达于河。”即此。源出山东莱芜市北,西南流经古嬴县南, 古称嬴汶, 又西南会牟汶、北汶、石汶、柴汶,至今山东东平县戴村坝。自此以下,古汶水西流经东平县南,

  • 五丈沟

    在今山东曹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南济“又东北右合菏水,水上承济水于济阳县东,世谓之五丈沟”。

  • 南甸府

    蒙古改南甸路置,元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北囊宋。辖境相当今云南梁河县地。明初为南甸宣抚司。蒙古置南甸路,后改为南甸军民府。属云南行省。治今云南省梁河县东北曩宋。辖境在今云南省梁河县一带。明初

  • 龙王岩

    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保山县:龙王岩“山中断,两崖壁立,如斧劈然”。

  • 旧邳州

    即古邳州。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。

  • 四鼎山

    又名四顶山。在今安徽肥东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庐江郡襄安县有四鼎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8庐州:四顶山,“《郡国志》:魏伯阳炼丹之所”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一》 引《县志》:“山俯瞰巢湖,上有四峰特起。”

  • 北管州

    唐武德五年(622)改管州置,治所在静乐县(今山西静乐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静乐县地。次年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改管州置,治静乐县(今属山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静乐县一带。次年废。

  • 苏浑山

    在今新疆疏附县西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59:苏浑山“其山多铜”。

  • 清远峡营

    在今广东清远市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清远县: 清远峡营 “在县东峡山下,亦曰峡口营”。

  • 峄水

    即今甘肃东南部藉河。源出甘谷县西南,东流经天水市入渭河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 卷174: 藉水“一名洋水,今名峄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