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国寺

兴国寺

俗称官寺。在今甘肃秦安县城北街。清乾隆《秦州新志》卷3秦安县:兴国寺“在北街。创建于元,最为古刹,殿宇最高大,山门规制亦雄。明万历中,知县赵汴重建。代远复倾,近年邑绅士略葺焉,是名官寺”。寺始建于元至顺年间,明、清两代多次修葺。占地约三亩。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、钟楼、天王殿及般若殿。般若殿虽经修缮,仍保持元代风格, “般若”匾额为明中丞胡缵宗所书,殿内有明末胡多见撰书木刻题记。


在甘肃省秦安县城北街。是一组风格古朴的建筑群。据载创建于元至顺三年(1332年)。现存大门、钟楼、天王殿和主建筑般若殿。般若殿面阔3间、11.7米,进深2间3椽、8米,单檐歇山顶,上布灰筒瓦,正脊两看面浮雕行龙和牡丹纹饰。两端置龙吻,姿态威猛,中央置琉璃兽面火珠,两侧按等距设走兽、天王。大殿梁架结构采用元代首创的斜梁构件。殿内金柱采用减柱法,扩大使用空间。大殿阑额上方悬明嘉靖年间胡缵宗书“般若”木匾,是珍贵的书法艺术品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督岸

    古港名。在今加里曼丹岛西北端之达土角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武济

    即孟津。在今河南孟县西南、孟津县东北。《尚书·禹贡》 孔颍达疏引杜预云: “武王渡之,近世以来呼为武济。”

  • 沈黎县

    北周天和三年(568)置,为黎州及沈黎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。不久州郡县并废。隋开皇中复置,属雅州。大业初属临邛郡。大业后废。古县名。北周置,治今四川省汉源县西北九襄镇。为沈黎郡治。后废。隋开皇

  • 鼻天子城

    在今广东始兴县南。《水经· 溱水注》: “ (邪阶) 水出县东南邪阶山。水有别源曰巢头,重岭衿泷,湍奔相属,祖源双注,合为一川。水侧有鼻天子城,鼻天子,所未闻也。” 据 《路史》: 鼻天子,即象。《寰

  • 碗子城

    又作盌子城。在今山西晋城市南九十里碗城村。《元史· 察罕帖木儿传》: 至正十八年 (1358),“乃分兵屯泽州,塞碗子城,……以杜太行诸道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泽州 “太行山” 条: “州南九十里

  • 唐坡

    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南。清同治三年 (1864)捻军在此大败清军僧格林沁部。在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南。清同治三年(1864年)捻军大败清僧格林沁部于此。

  • 平冈山

    在今四川资中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盘石县有平冈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7资州:平岗山“在盘石县西三里。李阿傅仙宗居之,阿于此升仙”。

  • 西山墟

    在今广西贵港市西南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贵县图:西南有西山墟。

  • 中场

    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。明成化二十一年(1485),分盐池东西二场增置中场。民国初并入解池场。

  • 富民场

    在今山东庆云县东北崔口镇。清天津府盐场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 “富民场在崔家口。” 雍正年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