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结墓
在今河南鲁山县北二十六里泉上村北青条岭下。元结(723—772)字次山,号漫郎、聱叟。曾避乱入猗玗洞,因号猗玗子。河南(今洛阳)人。少居鲁山商余山。唐代著名文学家。曾任右金吾兵曹参军、摄监察御史、道州刺史等职。大历七年(772)正月回京师长安,四月卒于永崇坊,是年归葬。墓前原置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“元次山墓碑”,元代移入学宫(县城文庙)。
在今河南鲁山县北二十六里泉上村北青条岭下。元结(723—772)字次山,号漫郎、聱叟。曾避乱入猗玗洞,因号猗玗子。河南(今洛阳)人。少居鲁山商余山。唐代著名文学家。曾任右金吾兵曹参军、摄监察御史、道州刺史等职。大历七年(772)正月回京师长安,四月卒于永崇坊,是年归葬。墓前原置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“元次山墓碑”,元代移入学宫(县城文庙)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北太晖山上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》:太晖观“在江陵县西北太晖山上”。在湖北省江陵县城西1千米处。据记载,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湘献王朱柏就宋元时草殿原址所建,崇祯八
即今江苏昆山市西北十八里巴城镇。元名高墟村,置巴城巡司于此。后徙县西真义镇(今正仪镇)。清改名为巴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昆山县:巴城镇“西枕巴城湖及七鸦浦,又西南通傀儡、阳城诸湖,盐徒往往出没
即今福建顺昌县东洋口镇,为水路要津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移王台通判驻此。
在今广东龙门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龙门县: 路溪水 “源出县东北铁坑山,西南流,会于西林水,可通舟楫”。
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封州置,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司。治所在封川县 (今广东封开县东南封川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封开县地。十九年(1282) 复为封州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升封州置,治
在今浙江江山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江山县:白跶寨在“县东八十里”。
西汉置,属楚国。治所在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泇口乡。东汉属彭城国。南朝宋初废。北魏复置,属下邳郡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泰始二年 (466),北魏将尉元 “又破 (宋将) 王穆之于武原”。东魏武定八年 (5
一作蔑、姑蔑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泗水县东。《春秋公羊传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 三月,“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眛”。即“蔑”。
①东晋义熙中改上党郡置,属淮南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芜湖市西南。南朝宋元嘉九年(432)废入襄垣县。②隋开皇中析壶关县置,属潞州。治所即今山西长治市。《元和志》卷15引《释名》:“党,所也。在于山上其所最高
西周封国。姒姓。在今陕西华县西南。《尚书·顾命》:乃同召“彤伯”。战国时为秦邑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惠王二十一年(前349),“与秦会彤”。《六国年表》:秦孝公二十四年(338),“孝公薨。商君反,死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