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道桥镇
又名公道桥。即今江苏邗江县西北公道镇。清嘉庆 《扬州府志》 卷16 《都里》 引万历 《江都县志》 有僧道桥镇。
又名公道桥。即今江苏邗江县西北公道镇。清嘉庆 《扬州府志》 卷16 《都里》 引万历 《江都县志》 有僧道桥镇。
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北六十里水泉。明置水泉儿堡及驿。清置水泉驿。(1)在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西北部。面积92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泉,人口2110。因镇内有泉水而得名。解放初属第二区,195
在今河北任丘市东十五里。清设议论社。
唐至德元年 (756) 改鹿泉县置,属恒州。治所即今河北鹿泉市。《资治通鉴》 唐至德元年 (756) 胡三省注: “明皇以安禄山反,改常山之鹿泉曰获鹿,饶阳之鹿城曰束鹿,以厌之。” 北宋属真定府。金兴
在今江苏苏州阊门外虎丘山下。阖闾是春秋末吴国国君。《越绝书》 卷2: “阖闾冢在阊门外,名虎丘。下池广六十步,水深丈五尺,铜椁三垂,坟池六尺,玉凫之流、扁诸之剑三千,方圆之口三千,时耗、鱼肠之剑在焉。
又名滦阳营。即今河北迁西县北五十里滦阳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车后营“旧名滦阳营。《郡志》谓即辽所置滦河县也。县属泽州,金废。明初置滦阳营于此。隆庆初亦为三屯营兵驻顿处,改今名”。
①西汉置,属定襄郡,为西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北。东汉属云中郡。东汉末废。②三国吴嘉禾三年 (234) 改丹徒县置,属毗陵典农校尉。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。西晋太康二年 (2
即今西藏那曲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载: “卫地东北与青海诸部接界处。哈剌乌苏,设一堪布剌嘛; 木鲁乌苏设一蒙古寨桑,以供应往来使者马匹、响导及文移邮递之处。” 蒙古语 “哈喇” 意为黑,“乌苏” 意为
蒙古宪宗七年 (1257) 在爨族地置失万户,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置普安路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东旧普安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盘县特区、兴义、兴仁、安龙等市县地。十六年 (127
即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库布齐沙漠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所载边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,“又经步拙泉故城,八十八里渡乌那水,经胡洛盐池、纥伏干泉,四十八里度库结沙,一曰普纳沙”。又名普纳沙、破讷沙(《全唐
明置,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大武镇营村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3: 长勇堡 “堡东地势平漫,临境武靖营可按伏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沈阳中卫: 武靖堡在 “卫西南七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