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义集
即今安徽寿县南保义镇。清乾隆 《寿州志》 卷1南乡 《市集》: 保义集 “离城八十里”。
即今安徽寿县南保义镇。清乾隆 《寿州志》 卷1南乡 《市集》: 保义集 “离城八十里”。
即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之独龙江。 夏瑚 《怒俅边隘详情》: “查㑋江系从藏属擦瓦龙地流入,自色赖汪以上为上江。以下为下江,拉打阁以下为江尾, 㑋言呼为独龙汪洞。”
在今四川攀枝花市东南红格乡。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置红卜苴土百户。
即今河北沧县东南王官屯乡。清乾隆《沧州志》卷2坊集:南路有王官屯。
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保昌县:“县东有小庾岭。”
元建,在今四川白玉县东南沙马乡。
在今福建德化县西。元置小尤巡司于此。明废。
明太祖吴元年 (1367) 改益都路置,属山东等处行中书省 (后改山东布政使司)。治所在益都县 (今山东青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、沂源、蒙阴以东,昌乐、安丘、诸城以西,南、北滨海之地。清属山东省,
①东汉灵帝刘宏避讳改弘农郡置,治所在恒农县 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西晋复为弘农郡。十六国前秦移治陕城 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)。北魏拓跋弘天安元年 (466) 避讳又改为恒农郡。太和十一年
又名五华山、京兆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4武连县:五子山“在县北七十三里。西自龙州界,迤逦斜连马阁山顶,其山至此,特起五峰,雁行相次,高五百丈,因名五子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
在今江苏丹阳市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镇江府丹阳县:丁义渎“自金坛白鹤溪分派,导流而北,凡三十五里,溉田数千顷,后废。宋绍熙中复浚治之,岁则大熟,至今赖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