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仙人崖

仙人崖

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街子街东南朱家后川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》 “改龙山”条:“其旁为仙人山,亦名仙人崖。有岩突出两山间,其阿如屋。”分东庵、西庵、南庵、��珠山和宝盖山等部分。西庵长约90米、深10余米,建有殿阁十四座;东庵长约70米、深8米,内有明代建筑莲花寺,又名罗汉堂;南庵残存北魏晚期影塑四身和宋代塑像及壁画。


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55千米处。以传说有神仙出没而得名,每到盛夏夜,火光从崖面飞出,名曰仙人送灯。东西走向约3千米,分为东庵、西庵、南庵、宝盖山和��珠山,面山带水,群峰环峙,清幽绝俗。山腰藤萝掩翳,天然洞穴,奇形怪状。西庵长约90米、深10多米,穴内起平台,建殿宇楼阁14座共36间,可容万人。东庵长约70米、深8米,内有明代建筑莲花寺,塑佛、十八罗汉。侧有僧房,左有高梯通莲花洞,内凿石莲、石桌、石凳、石炉、石灶、石棋盘,塑披发仙人坐石上,传为剑客修炼处。两庵间,��珠山孤峰突起,羊肠小道,曲折盘旋,至顶约80米。顶峰前建望云楼,后建无量殿,旁有钟楼,悬永乐铁钟一口。对面突起一峰高约70米,四面绝壁。山腰有南天门,上有燃灯阁,顶是玉皇阁。南庵残存北魏晚期影塑和宋代塑像、壁画。壑中平旷处原有寺庙。泉涌清流,气候宜人,为陇右林泉佳境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武台

    在今甘肃环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环县:灵武台“在县东北三里”。

  • 马庄馆

    在今山东茌平县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茌平县:马庄馆“相传唐马周宅也”。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6称“今为马家铺”。

  • 五星县

    1935年1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由柞水县析置,治红岩寺(今陕西柞水县东红岩寺)。同年7月红军北上抗日,县制撤销。旧县名。(1)鄂豫皖苏区设。1929年由安徽省金寨县南部及霍山县西部燕子河一带析置。193

  • 海南盐栅

    北宋置,属东莞县。在今香港西大屿山岛上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广州东莞县有 “海南、黄田、归德三盐栅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二》 “归德盐场” 条: “海南场在大奚山。今废。”北宋属东莞县,在今广东省

  • 北野县

    唐永徽五年(654)析歙县北部置,属歙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三十里竦口村。以在州城北郊为名。大历五年(770)废。古县名。唐永徽五年(654年)置,治今安徽省歙县东北。属歙州。大历五年(770年)废

  • 鲁甸厅

    清雍正九年 (1731) 置,属昭通府。治所即今云南鲁甸县。彝语 “鲁” 为彝族,“甸”为平坝,意即彝族居住的平坝。1913年废为鲁甸县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置,治今云南省鲁甸县。属昭通府。191

  • 灵钧台

    东晋时张茂筑。为前凉都城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)城内的台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卷68前凉录:张茂永元三年(322),“茂复大城姑臧,修灵钧台”。《晋书·张茂传》载:“茂筑灵钧台,周轮八十余堵,基高九仞。”故

  • 邛都县

    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于邛都国置,为越嶲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东南五里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》:建武十九年(43),越嶲太守邛谷王长贵谋叛,武威将军刘尚击之,“分兵先据邛都,遂掩长贵诛之”。即此。西

  • 乌海城

    即今青海玛多县东北黑海乡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咸亨元年(670)征吐蕃,“军次大非川,将趋乌海……进至乌海城,以待后援”。即今青海省玛多县东北黑海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咸亨元年(670年),吐蕃入

  • 芦石山

    亦作卢石山。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中》:琅邪郡海安县有芦石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