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乌珠穆沁旗

东乌珠穆沁旗

即乌珠穆沁左翼旗。清顺治三年(1646)置,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。驻地在嘎海庙(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苏木)。1949年并入东部联合旗。1956年复置东乌珠穆沁旗,驻喇嘛库伦庙(1966年改名乌里雅斯太)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。属锡林郭勒盟。面积 4.75 万平方千米。人口6.9万,有蒙古、汉、回、满、藏等10个民族,其中蒙古族占66%。辖2镇、15苏木。旗人民政府驻乌里雅斯太镇。“乌珠穆沁”系蒙古族部落名。15世纪中叶,成吉思汗十六世孙陀罗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戈壁南,其季子翁滚都剌尔号所部曰“乌珠穆沁”,意为“葡萄山人”,因原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驻牧,故名。蒙古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后,分封其弟合赤温,为合赤温后王封地。明代蒙古达延汗时置乌珠穆沁鄂托克,属察哈尔万户。后金天命年间乌珠穆沁首领道尔吉,率部迁驻克鲁伦河一带驻牧。清崇德元年(1636年)返回附清,六年置乌珠穆沁右翼旗。顺治三年(1646年)置乌珠穆沁左翼旗。属锡林郭勒盟。1914—1928年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,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34年复属锡林郭勒盟。1946年改称东乌珠穆沁旗。1949年与西乌珠穆沁旗、浩济特左翼旗合并置东部联合旗,治哈拉嘎庙。1956年废东部联合旗,复设东乌珠穆沁旗,治喇嘛库伦庙(今乌里雅斯台镇)。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,东屏大兴安岭。有乌拉盖尔河和道特淖尔湖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经济以畜牧业为主,产牛、马、绵羊、山羊等。有肥尾羊、细毛羊、草原红牛、三河牛、肉乳兼用牛、乌珠穆沁马等良种畜。有毛毯、皮革、乳品、毛毡、民族用品厂和煤矿、钨矿。乌锡、乌巴、乌霍、乌索公路经此。古迹有萨麦、贺斯格乌拉旧石器、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金界壕、清喇嘛库伦庙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水墟

    即今广东广宁县东南春水村。当白花水与绥江汇合之口,通四会孔道。清宣统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广宁县图: 县东南有春水汛。

  • 临振县

    西汉元封元年 (前 110) 置,属珠崖郡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东北。初元三年 (前46)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年)置,治今海南省三亚市北。属珠崖郡。初元三年(前46年)废。

  • 鬼哭山

    又作鬼窟山。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杰沙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9孟养军民宣慰司: 鬼窟山 “极险扼,夷人据为硬寨。或讹为鬼哭山。正统十三年,督臣王骥复征麓川,余孽思机等于孟养败其兵,金沙江贼于鬼哭山

  • 下邾镇

    即今江苏宜兴市东北三十五里洋溪镇(下邾街)。东近太湖。明洪武三年(1370)置巡司于此,清移周铁桥镇。

  • 同官峡

    亦作同冠峡。在今广东阳山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2连州:同冠峡,“韩文次同冠峡诗云:今日是何朝,天晴物色饶,落英千尺堕,游丝百丈飘……注云:公赴阳山时作”。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:同官峡,“俗呼为晾纱峡。转

  • 天固堡

    隋置,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安化县:天固堡“在彭原废县南。隋开皇中所置,以天然险固而名”。

  • 丁溪场

    北宋置,在今江苏大丰县西南丁溪村。产海盐。《寰宇记》卷124盐城监盐场九所有丁溪场。清时设盐课大使。民国设场知事。即今江苏省大丰市南古丁溪。北宋以后设盐场于此。

  • 南安千户所

    在今江西大余县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南安府: 南安守御千户所 “在府治西。洪武二十四年建”。

  • 东周

    战国时国名。都巩(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十里康店乡)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惠公代“封其少子于巩,以奉王,号东周惠公”。秦庄襄王元年(前249)灭其国。

  • 礼山县

    ①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东随县置,属应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以礼山为名。大业初属义阳郡。唐初属应州,武德八年(625)废。②1933年析孝感、黄安、黄陂三县及河南罗山县地置,属湖北省。治所在毛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