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龙阳泣鱼

龙阳泣鱼

战国策.魏策四》:“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,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。王曰:‘有所不安乎?如是,何不相告也?’对曰:‘臣无敢不安也。’王曰:‘然则何为涕出?’曰:‘臣为王之所得鱼也。’王曰:‘何谓也?’对曰:‘臣之始得鱼也,臣甚喜,反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。今以臣凶恶,而得为王拂枕席。今巨爵至人君,走人于庭,避人于途。四海之内,美人亦甚多矣,闻臣之得幸于王也,必蹇裳而趋王。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,臣亦将弃矣,臣安能无涕出手?’”

龙阳君担心自己失宠,怕也象钓得大鱼而抛弃小鱼一样被遗弃,故临钓而流泪。后因以“龙阳泣鱼”、“泣鱼”用指担心被遗弃而争宠;以“前鱼”比喻失宠被遗弃的人。

元.白朴《梧桐雨》第一折:“主人恩移宠衰,使妾有龙阳泣鱼之悲。”


主谓 龙阳,战国时魏国男宠龙阳君。龙阳君为鱼哭泣。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载:“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,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。王曰:‘有所不安乎?如是,何不相告也?’对曰:‘臣无敢不安也。’王曰:‘然则何为出涕?’曰:‘臣为王之所得鱼也。’王曰:‘何谓也?’对曰:‘臣之始得鱼也,臣甚喜,后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。今以臣凶恶,而得为王拂枕席。今臣爵至人君,走人于庭,辟人于途。四海之内,美人亦甚多矣,闻臣之得幸于王也,必褰裳而趋王。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,臣亦将弃矣,臣安能无涕出乎?’”后因以“龙阳泣鱼”比喻失宠。元·白朴《梧桐雨》1折:“妾蒙主人恩宠无比,但恐春老花残,主上恩移宠衰,使妾有~之悲,班姬题扇之怨,奈何?”△用于写失宠。


【典源】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,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。王曰:‘有所不安乎?如是,何不相告也?’对曰‘臣无敢不安也。’王曰:‘然则何谓涕出?’曰:‘臣为王之所得鱼也。’王曰:‘何谓也?’对曰:‘臣之始得鱼也,臣甚喜,后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。今以臣凶恶,而得为王拂枕席。今臣爵至人君,走人于庭,辟人于途。四海之内,美人亦甚多矣,闻臣之得幸于王也,必褰裳而趋王。臣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,臣亦将弃矣,臣安能无涕出乎?’魏王曰:‘误! 有是心也,何不相告也?’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:‘有敢言美人者族。’”

【今译】 魏王与宠臣龙阳君一起在船上钓鱼,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后忽然哭泣。魏王问:“有什么不舒服吗? 如果有,为什么不告诉我?”龙阳君说:“臣没什么不舒服。”魏王问:“那又为什么哭泣呢?”他回答:“臣是为了王钓到的鱼啊。”魏王又问:“什么意思?”他回答:“臣刚钓到鱼的时候,非常高兴,但后来钓到的更大,现在我简直想把前边钓到的小鱼扔掉了。我这么丑陋,而有幸得为王侍奉枕席。我今天封爵至君,使人见了我就躲避不迭。天下的美人亦是很多的,听说我得宠于王,一定会蜂拥而来接近王。我就如同那前边钓到的小鱼一样,将会被抛弃了,我怎么能不悲伤呢?”魏王说:“你想错了。有这种顾虑,怎么不早告诉我?”于是在国内下令:“有敢推荐美人的灭族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感叹恩宠衰退,而被抛弃。

【典形】 怀猜非后钓、龙阳恨、龙阳泣鱼、娈童泣垂钓、泣船鱼、泣前鱼、弃鱼、前鱼、安陵与龙阳。

【示例】

〔怀猜非后钓〕 南朝梁·萧钢《娈童》:“怀猜非后钓,密爱似前车。”

〔龙阳恨〕 唐·李贺《钓鱼诗》:“詹子情无限,龙阳恨有余。”

〔龙阳泣鱼〕元·白朴《梧桐雨》:“主上恩移宠衰,使妾有龙阳泣鱼之悲,班姬题扇之怨。”

〔娈童泣垂钓〕 南朝梁·何逊《春夕早泊和刘咨议》:“娈童泣垂钓,妖姬哭荡舟。”

〔泣船鱼〕 唐·长孙左辅《宫怨》:“重远岂能惭沼鹄,弃前方见泣船鱼。”

〔泣前鱼〕 南朝齐·陆厥《中山王孺子妾歌》:“子瑕矫后驾,安陵泣前鱼。”

〔弃鱼〕 明·高启 《妾薄命》:“弃鱼感泪多,当熊惭力弱。”

〔前鱼〕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:“他从来鳏处,比目不曾瞅。问前鱼何处有。”


【词语龙阳泣鱼】  成语:龙阳泣鱼汉语词典:龙阳泣鱼

猜你喜欢

  • 墨翟丝

    源见“墨子悲染丝”。指白发、白须。清宋琬《白髭》诗:“趋炎不上江郎颊,欲涅还愁墨翟丝。”

  • 负郭

    同“负郭田”。明周履靖《清啸七言绝》之二六:“不求负郭三千顷,惟喜移家住白云。”【词语负郭】   汉语大词典:负郭

  • 吞炭

    同“漆身吞炭”。《梁书.侯景传》:“福禄官荣,自是天爵,劳而后受,理不相干,欲求吞炭,何其谬也!”【词语吞炭】   汉语大词典:吞炭

  • 梅福隐

    源见“吴市隐”。称埋名遁隐。唐孟浩然《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》诗:“君学梅福隐,余从伯鸾迈。”【词语梅福隐】   汉语大词典:梅福隐

  • 鲁连赴海

    同“鲁连辞赏”。晋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于是君臣离而名教薄,世多乱而时不治……接舆以之行歌,鲁连以之赴海。”

  • 涣如冰释

    同“涣然冰释”。《云笈七签》卷七五:“久即下部出血,并鲜血片,便无痛苦,涣如冰释。”见“涣然冰释”。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75:“久即下部血出,并鲜血片,便无痛苦,~。”【词语涣如冰释】  成语:涣

  • 有壬有林

    有:通“又”。壬:大。林:众多。 又大又多。 形容场面盛大隆重。语出《诗.小雅.宾之初筵》:“百礼既至,有壬有林。”宋.李攸《宋朝事实》卷四:“庆历四年南郊,御札敕内外文武百僚等:‘又念乃文乃武,

  • 楚箫

    《文选.王褒〈洞箫赋〉》:“原夫箫干之所生兮,于江南之丘墟。”李善注:“《江图》曰:慈母山,此山竹作箫笛,有妙声。《丹阳记》曰:江宁县 慈母山,临江,生箫管竹。”慈母山为楚地,因称箫为“楚箫”。亦指其

  • 动心忍性

    《孟子.告子下》:“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赵岐注:“所以动其心,坚忍其性,使不违仁。”后以“动心忍性”多指不顾外界阻力,坚持下去。清何焯《义门读书记.中庸》:“即如处患难,便该要动心忍性。”并

  • 桃李之教

    源见“树桃李”。指老师的教诲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.延师》:“今日吉辰,来拜了先生。学生自愧蒲柳之姿,敢烦桃李之教。”偏正 承受师长的教诲。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延师》:“今日吉辰,来拜了先生。学生自愧蒲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