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

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

战国策.燕策二》:“赵且伐燕,苏代为燕谓惠王曰:‘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鹬曰:“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”蚌亦谓鹬曰:“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”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今赵且伐燕,燕 赵久相支,以弊大众,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。’”后以“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”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《明史.占城传》:“王能保境息民,则福可长享;如必驱兵苦战,胜负不可知,而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,他日悔之,不亦晚乎!”


其他 鹬,一种细长嘴的水鸟。鹬和蚌互相争持,老渔翁正好把它们一起捉了,得到利益。语本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《喻世明言》卷10:这正叫做“~”。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,兄弟和睦,肯将家私平等分析,这千两黄金,弟兄大家该五百两,怎到得滕大尹之手?”△贬义。用于比喻双方争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→坐收渔利 羊顶角,狼得食。也作“鹬蚌相持,渔人获利”、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、“鹬蚌相争,坐收渔翁之利”,省作“鹬蚌相持”、“鹬蚌相斗”、“鹬蚌相危”、“鹬蚌相争”、“蚌鹬争衡”、“渔人得利”、“渔人之利”、“渔翁得利”、“渔翁之利”。


【词语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】  成语: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汉语词典: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期然而然

    期:希望。然:如此。 原来没有想到是这样,结果竟然是这样。语出宋.朱熹《朱子全书.学五.人伦师友》:“则闺门之内,伦理益正,恩义益笃,将有不期然而然者矣。”清.袁枚《答沈大宗伯论诗书》:“风会所趋,

  • 墙东窥宋

    源见“东墙窥宋”。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心爱慕。《醒世恒言.黄秀才徼灵玉马坠》:“岂有墙东窥宋,却同月下追韩。”

  • 机中锦字

    源见“织锦回文”。指晋 窦滔妻苏蕙所作织锦回文《璇玑图》。多泛指女子的书信或诗作,用以表现闺中人的哀怨离情。唐皇甫冉《春思》诗:“机中锦字论长恨,楼上花枝笑独眠。”【词语机中锦字】  成语:机中锦字汉

  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

    到了寒冷季节,才看得出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。 比喻只有经过艰苦恶劣环境的考验,才能看出一个人的高尚精神品质。语出《论语.子罕》: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《史记.伯夷列传》: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

  • 止于至善

    达到或处于德行最高的地步。《礼记.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述补 达到最完美的境界。语出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郑玄注:“止,犹自处也。”孔

  • 忘形友

    同“忘形交”。唐白居易《效陶体诗》之七:“我有忘形友,迢迢李与元。”

  • 富贵白云

    同“富贵浮云”。唐刘商《题刘偃庄》诗:“何事退耕沧海畔,闲看富贵白云飞。”

  • 乌舅金奴

    宋.陶谷《清异录.器具》:“江南烈祖素俭,寝殿不用脂烛,灌以乌舅子油,但呼乌舅。案上捧烛铁人,高尺五,云是杨氏时马厩中物。一日黄昏急须烛,唤小黄门:‘掇过我金奴来’。左右窃相谓曰:‘乌舅金奴正好作对’

  • 九万风

    同“九万清风”。唐李群玉《登蒲涧寺后二岩》诗之三:“遐想鱼鹏化,开襟九万风。”

  • 北海杯

    同“北海尊”。明何景明《张太守宅同贾长教会集》诗:“千年又下南州榻,二月同传北海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