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雷霆之怒

雷霆之怒

雷霆:疾雷,霹雳。象打暴雷那样的恼怒。形容突然爆发的盛怒。公元232年,魏辽东太守公孙渊遣使南通孙权,后又反覆而斩东吴使者。孙权大怒,意欲亲征。陆逊上书说:“公孙渊凭险恃固,拘留我使臣,实为可恨,令陛下发这么大的火,不顾及危险,想亲自渡海征讨。如今天下纷扰,群雄相争。陛下以神武之姿,上承天运,破曹操于乌林,败刘备于西陵,擒关羽于荆州,这三个人都是当世雄杰,皆被打败,折其锐气。由于圣德的影响,百姓归服,正是荡平华夏,统一全国的时候。现在您不能忍受一点儿小的忿恨而暴怒至此,违背了不去险地的戒言,不重视自己的安危,这是臣下我所疑惑的地方。”孙权最终接纳了建议。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吴书》《陆逊传》卷58第1350页:“乃公孙渊背盟,权欲往征,逊上疏曰:‘渊凭险恃固,拘留大使,名马不献,实可仇忿。……今不忍小忿,而发雷霆之怒,违垂堂之戒,轻万乘之重,此臣之所惑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旧唐书·僖宗本纪》:“法能持重,功遂晚成,久稽原野之刑,未决雷霆之怒。”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29回:“主公暂息雷霆之怒。这牛皋是一员勇将,乃是岳飞的结义弟兄也。”


偏正 像打劈雷那样厉害的怒火。比喻愤怒至极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,而发~,违垂堂之戒,轻万乘之重,此臣之所惑也。”△多用于怒态。→怒发冲冠 怒气冲天 怒冲牛斗 怒不可遏 雷嗔电怒 ↔喜不自胜 喜气洋洋


【词语雷霆之怒】  成语:雷霆之怒汉语词典:雷霆之怒

猜你喜欢

  • 展禽见抑

    《左传.文公二年》:“仲尼曰:‘臧文仲其不仁者三,不知者三。下展禽,废六关,妾织蒲,三不仁也。作虚器,纵逆祀,祀爱居,三不知也。’”孔子评论说,臧文仲(鲁大夫)有三件事做得不仁,有三件事做得不聪明。三

  • 雍门桐

    同“雍门琴”。桐,指琴。清毛奇龄《废第》诗:“田文捐馆后,谁听雍门桐?”

  • 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

    蜀:今四川省。 原形容四川的道路险峻难行。 后也用以形容一切难以做到的事。语出唐.李白《蜀道难》: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”曹竞《蜀道不难行》(《中国青年报》1993年8月17日):“‘蜀道难,难

  • 画壁游

    源见“卧游”。称欣赏山水画。清宋琬《吴六益招饮梅花书屋分韵》之三:“画壁游宗炳,请樽对孔融。”

  • 羹尽栎釜

    羹(gēng耕):浓汤。栎釜(lìfǔ力府):刮锅边出声。此典指汉高祖刘邦以前卑微困难时,常领朋友到大嫂家吃饭,大嫂刮锅边出声,表示菜汤没有了,也就是不接待他们来吃饭了。后以此典比喻人情淡薄,或受到冷

  • 关中约法

    源见“约法三章”。指汉高祖刘邦初入关与父老订的约法三章。比喻简明法规。宋汪元量《贾魏公府》诗:“关中新约法,江左旧清谈。”

  • 櫜弓戢戈

    《诗.周颂.时迈》:“载戢干戈,载櫜弓矢。”谓收藏干戈弓矢。后因以“櫜弓戢戈”谓停息战事。《后汉书.袁术传》:“是以未获从命,櫜弓戢戈。”并列 櫜,收藏盔甲、弓矢的器具。意思是收藏干戈弓矢。后引申为停

  • 太平无象

    象:表征、标准。太平盛世没有一定标准。后以此典形容太平景象,或指统治者自欺欺人,粉饰太平。亦称“无象太平”。语出唐大臣牛僧儒之口。牛僧儒(779-848年)字思黯,其籍贯一说为安定鹑觚(chúngū纯

  • 火乌

    《史记.周本纪》:“武王渡河,中流,白鱼跃入王舟中,武王俯取以祭。既渡,有火自上复于下,至于王屋,流为乌,其色赤,其声魄云。”南朝.宋.裴骃《史记集解》:“郑玄曰:‘《书说》云乌有孝名。武王卒父大业,

  • 争友

    又作“诤友”,能直言规过的朋友。《荀子.子道》“士有争友,不为不义。”【词语争友】   汉语大词典:争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