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集思广益

集思广益

集中众人的智慧,扩大效果。诸葛亮治蜀时虚怀纳谏,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为了鼓励臣下进言,还专门写了一篇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》。其中说:“所谓参署之职,就是要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和方法,以使更好地效忠主上,做事收到更好的效果。如果怕受嫌疑,而不敢提出相反的意见,损失就会更大。经过对各种相反的意见讨论而得出结论,就象丢掉破草鞋而得到珠玉一样。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蜀书》《董和传》卷39第979页:“亮后为丞相,教与群下曰:‘夫参署者,集众思广忠益也。若远小嫌,难相违覆,旷阙损矣。违覆而得中,犹弃弊蹻(通“”jué)而获珠玉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刘克庄《英德赵使君墓志铭》:“今丞相鲁公开大幕府于扬,事关安危成败者,以身任之,而郡政民事则集思而广益焉。” 清·刘鄂《老残游记》第三回:“但凡闻有奇才异能之士,都想请来,也是集思广益的意思。”


连动 广泛集中众人智慧,可取得更大效益。语本三国蜀·诸葛亮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》:“天参署者,集众思,广忠益也。”明·王夫之《宋论·英宗》:“~,而功不必自己立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写处事方法。→群策群力 群言堂 博采众长 ↔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固执己见。也作“积思广益”。


【词语集思广益】  成语:集思广益汉语词典:集思广益

猜你喜欢

  • 鸿沟

    源见“判若鸿沟”。本为古运河名。借指疆土的分界。亦比喻事物间明显的界限。北周庾信《拟咏怀》之八:“长坂初垂翼,鸿沟遂倒戈。”巴金《秋》十:“他的主张和他兄弟的主张中间是有一道鸿沟的。”“鸿”通 “洪”

  • 窥墙

    源见“东墙窥宋”。指女子对男子的爱慕。清李渔《蜃中楼.双订》:“我前日在书本上面看见那潘安掷果、宋玉窥墙的故事,甚是疑心,难道人间世上,就有这样标致的男子。”亦泛指对人或美好事物的倾心。清赵翼《寓斋老

  • 暝涬

    《庄子.在宥》:“伦与物忘,大同乎涬溟。”本指元气混沌状态,后以“暝涬”谓昏昧无知。《朱子语录》卷七二:“心无私主不是暝涬没理会,也只是公。”【词语暝涬】   汉语大词典:暝涬

  • 辟摽

    《诗.邶风.柏舟》:“静言思之,寤辟有摽。”后以“辟摽”谓抚心捶胸,表示忧伤。《楚辞.王褒〈九怀.思忠〉》:“寤辟摽兮永思,心怫郁兮内伤。”王逸注:“辟,拊心貌也。”【词语辟摽】   汉语大词典:辟摽

  • 祭神如神在

    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。 旧时形容祭神时的虔敬心理。语出《论语.八佾》:“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”《三国志.魏志.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:“又临祭就洗,以手拟水而不盥。夫盥以洁为敬。未闻拟而不盥之礼,

  • 扣盘扪烛

    喻认识不确切而易生误会。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盘。’扣盘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”扪烛而得其形。他日揣籥,以为日也。”扣:敲击

  • 灵犀一点

    源见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。喻两心相通。元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四折:“没揣的灵犀一点潜相引,便一似生个身外身。”亦泛指灵感。清袁枚《遣兴》诗:“但肯寻诗便有诗,灵犀一点是吾师。”

  • 抟鹏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盘旋飞翔在高空的鹏鸟。喻有雄心壮志的人。唐骆宾王《上李少常启》:“栖榆弱羽,徒仰抟鹏之高。”唐许浑《姑熟官舍寄汝洛友人》诗:“安知北溟水,终日送抟鹏。”【词语抟鹏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鸣钟鼓

    《国语.晋语五》:“今宋人弑其君,罪莫大焉。明声之,犹恐其不闻也。吾备钟鼓,为君故也。……乃使旁告於诸侯,治兵振旅,鸣钟鼓,以至于宋。”因宋人杀君,故鸣钟鼓,告诉诸侯,振兵旅,声势汹汹加以讨伐。后因用

  • 何可一日无此君

    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:“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(东晋王徽之字子猷,他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,任情放达,平生最爱竹),便令种竹。或问:‘暂住何烦尔?’王啸咏良久,直指竹曰:‘何可一日无此君!’”东晋王徽之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