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钧天广乐

钧天广乐

史记.扁鹊传》:“(赵)简子寤,语诸大夫曰:‘我之帝所甚乐,与百神游于钧天,广乐九奏万舞,不类三代之乐,其声动心。’”

钧天,天帝所居:广乐,广大之乐。“钧天广乐”指神话中的天上音乐。

文选》汉.张平子(衡)《西京赋》:“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,飨以钧天广乐,帝有醉焉。”


见“广乐均天”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王实以为清都紫微,~,帝之所居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赵简子疾,五日不知人,大夫皆惧。医扁鹊视之,出,董安于问。扁鹊曰:‘血脉治也,而何怪! 在昔秦缪公尝如此,七日而寤。……今主君之疾与之同,不出三日疾必闲,闲必有言也。’居二日半简子寤。语大夫曰:‘我之帝所甚乐,与百神游于钧天,广乐九奏万舞,不类三代之乐,其声动人心。’”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春秋时赵简子患病,昏睡五天,不省人事。大夫们都很害怕,请名医扁鹊诊治。扁鹊诊视后,说:“此病调理血脉即可治愈,不足为怪。从前秦缪公也曾如此昏睡,七天才醒。……不出三天,主君一定会苏醒,醒后一定有话要说。”两天半后,赵简子果然醒来,对大夫说:“我梦见到天帝那里,与众神在中央钧天游乐,演奏盛大的各种乐舞,不像夏商周的乐声,非常动人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做梦或梦境;也指歌舞演奏,多指宫廷乐舞。

【典形】 帝所钧天、帝乐奏钧天、广乐奏钧天、简子魂、钧天、钧天广乐、钧天九奏、钧天梦、钧天之乐、梦魂归帝所、梦钧天、梦飨钧天、天帝乐、赵简闻乐、赵梦、梦游帝所,奏钧天、钧天梦帝乡、无梦到钧天、歌压钧天、钧天游、钧天奏。

【示例】

〔帝所钧天〕 宋·苏轼《戚氏》:“肆华筵,间作脆管鸣弦,宛若帝所钧天。”

〔帝乐奏钧天〕 唐·司马逸客《雅琴篇》:“传闻帝乐奏钧天,傥冀微身备王弦。”

〔广乐奏钧天〕 唐·李世民《春日玄武门宴群臣》:“娱宾歌湛露,广乐奏钧天。”

〔简子魂〕 宋·刘筠 《刘校理属疾》:“不因九奏清尘耳,天路应迷简子魂。”

〔钧天〕 南朝宋·孔宁子《前缓声歌》:“钧天异三代,广乐非韶夏。”

〔钓天广乐〕 宋·辛弃疾《千年调·开山径得石壁》:“钧天广乐,燕我瑶之席。帝饮予觞甚乐,赐汝苍璧。”

〔钧天九奏〕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乐府》:“钧天九奏,既其上帝; 葛天八阕,爰乃皇时。”

〔钧天之乐〕 晋·陆机《演连珠》之三十二:“臣闻听极于音,不慕钧天之乐; 身足于荫,不假垂天之云。”

〔梦魂归帝所〕 宋·李清照《渔家傲》:“仿佛梦魂归帝所,闻天语,殷勤问我归何处?”

〔梦钧天〕 宋·王安石《次韵酬宋玘》:“凿井未成歌击壤,射熊犹得梦钧天。”

〔天帝乐〕 宋·刘钧《灯夕寄献内翰》:“简子最知天帝乐,孟家惟信紫姑灵。”

〔赵简闻乐〕 南朝梁·刘孝胜《升天行》:“赵简犹闻乐,周储固上宾。”

〔赵梦〕 唐·李商隐《道士胡君新井碣铭》:“虢蹷赵梦,齐痁秦痔。”


【词语钧天广乐】  成语:钧天广乐汉语词典:钧天广乐

猜你喜欢

  • 梦维熊

    同“梦熊罴”。宋李曾伯《水调歌头.甲寅寿刘舍人》词:“序正象占琥,吉叶梦维熊。”【词语梦维熊】   汉语大词典:梦维熊

  • 一字连城

    一个字就价值连城,形容文字精妙。本于北魏元勰对高祖的赞誉。元勰,字彦和,献文帝的儿子,敏而好学,喜好属文,高祖时任司徒、太子太傅,与高祖君臣义重、兄弟情深。一日,高祖与侍臣升坐金墉城,看见堂后的梧桐和

  • 留徐榻

    源见“陈蕃榻”。谓礼迎嘉宾。明李东阳《夜泊徐州怀陈秋官宗器》诗:“十年尚记留徐榻,半夜虚回访戴舟。”

  • 伐冰之家

    《礼记.大学》:“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”据汉.郑玄注和唐.孔颖达疏称,古时候,卿大夫之家,丧祭之时,经常用冰。故使人役在背阴之处,伐击冰块,以供丧祭之用。故“伐冰之家”常以称贵族豪门。唐.柳宗元《柳河

  • 故态狂奴

    源见“狂奴故态”。指狂放傲世的人。清黄遵宪《铁汉楼歌》:“先生湛然色不变,崛强故态犹狂奴。”

  • 鱼鸿

    源见“鱼传尺素”、“雁足书”。代称传递书信的人。明高濂《玉簪记.命试》:“如今眼底天涯阔,安得鱼鸿远寄笺?”亦指书信。郭沫若《樱花书简》之三七:“男亦时有函促其多修家禀,以慰慈念;定必早蒙俯纳,总以国

  • 龟支床

    源见“支床龟”。形容幽居冷寂。宋陆游《幽兴》诗:“龟支床稳新寒夜,鹤附书归旧隐山。”

  • 揽辔才

    源见“揽辔澄清”。指定国安邦之才。明李梦阳《酬聂监察淮上见寄》诗:“夷门合是投簪地,淮海须凭揽辔才。”【词语揽辔才】   汉语大词典:揽辔才

  • 万里鲲鹏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比喻奋发有为、前程远大的非凡人物。元仇远《书与士瞻上人》诗之十:“万里鲲鹏何必羡,一官虮虱不如无。”

  • 禹惜寸阴

    《淮南子.原道训》:“故圣人不贵尺之璧,而重寸之阴,时难得而易失也。”又《晋书.陶侃传》载:晋陶侃曾经说:“大禹圣者,乃惜寸阴,至于众人,当惜分阴,岂可逸游荒醉,生无益于时,死无闻于后!”部下有“以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