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貌言

貌言

貌:外表。此典指商鞅对赵良说:外表应酬话是虚浮的。商鞅(约前390年——前338年),公孙氏,名鞅,卫国(都楚丘,今河南滑县)人,也称卫鞅。入秦说秦孝公。秦孝公六年(前356年),他任左庶长(秦爵位第十一等),实行变法。又升大良造(秦爵第十六等,相当于相)。秦孝公十二年(前350年)由雍(今陕西凤翔南)迁都咸阳(今陕西咸阳东北),进一步变法。秦孝公二十二年(前340年),他因有功封商(今陕西商县东南)十五邑,号商君,因称商鞅,他两次变法,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。商鞅任秦相十年,变法触及一些上层人物的利益,皇亲国戚很多怨恨他。秦国隐士赵良去见商鞅,商鞅请对他治理秦国提出意见。赵良说:“一千张羊皮,抵不上一张狐狸腋毛皮;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,抵不上一个正色直言的人。周武王因为左右多正色直言的臣下而兴盛,殷纣王因为群臣默不出声而灭亡。您如果不反对武王那样的态度,那我就整天跟您说直话而请不见怪,可以吗?”商鞅说:“古话有这样的说法,表面应酬的话是虚浮的,出自内心的话是真诚的,苦口危言是治病的药石,甜言蜜语是害人的病因。先生果真肯整天与我讲直话,就是我治病的药啊。我将拜先生为老师,先生又何必推辞呢!”后以此典指表面的话;不能兑现的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68《商君列传》2234页:“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掖(yè业,通“腋”,上肢和肩臂连接处。狐以腋部毛皮价值最高),千人之诺诺(随声附和)、不如一士之谔谔(èè恶恶,正色直言)。武王(周武王姬发,西周王朝建立者)谔谔以昌,殷纣墨墨(同“默默”)以亡。君若不非武王乎,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,可乎?’商君曰:‘语有之矣,貌言华也,至言实也,苦言药也,甘言疾也。夫子果肯终日正言,鞅之药也。鞅将事(师事)子(古代对男子尊称),子又何辞焉!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梁·萧子显《南齐书·王嶷传》:“嶷谓上曰:‘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,或称万岁,此殆近貌言。如臣所怀,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。’”


【词语貌言】   汉语词典:貌言

猜你喜欢

  • 庄贾后期

    《史记.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穰苴与庄贾约曰:‘旦日日中会於军门。’……夕时,庄贾乃至。穰苴曰:‘何后期为?’贾谢曰:‘不佞大夫亲戚送之,故留。’穰苴召军正问曰:‘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?’对曰:‘当斩。’…

  • 甘罗作相

    《史记.甘茂传》附《甘罗传》:“甘罗者,甘茂孙也。茂既死后,甘罗年十二,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。”“始皇召见,使甘罗于赵。赵襄王郊迎甘罗。甘罗说赵王曰……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。秦归燕太子。赵攻燕,得上谷

  • 殚精毕力

    尽心竭力。明.张居正《示季子懋修》:“甲辰下第,然后揣己量力,复寻前辙,昼作夜思,殚精毕力,幸而艺成。”清.薛福成《应诏陈言疏》:“俾天下知功名之路,相率研求,殚精毕力,以备干城之用。”亦作“殚精竭力

  • 佐饔得尝

    《国语.周语下》:“佐饔者尝焉,佐斗者伤焉。”韦昭注:“饔,烹煎之官也。”后因称助人为善者得善报为“佐饔得尝”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省事》:“王子晋云:‘佐饔得尝,佐斗得伤。’此言为善则预,为恶则去

  • 茅黍

    汉代茅容的黍食。郭泰遇见茅容,觉得他举止与众不同,便借宿于茅家。茅容杀了鸡给母亲吃,自己和客人只吃粗饭淡菜。对此,郭泰大为赞赏。见《后汉书》卷九十八。后世因以“茅黍”称待客饭菜不丰盛。

  • 朽索之驭

    同“朽索驭马”。汉陈靖《彭祖观井图铭》:“朽索之驭,纳隍是虑;天子则之,鸿图永据。”

  • 目五行

    同“一目十行”。明高启《读书》诗:“欲究千年事,惭无目五行。”

  • 日暮途穷

    唐杜甫《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》:“几年春草歇,今日暮途穷。”后以“日暮途穷”比喻到了末日。《古今小说.杨谦之客舫遇侠僧》:“杨益道:‘蛮烟瘴疫,九死一生,欲待不去,奈日暮途穷,去时必陷死地,烦乞赐教。

  • 鹏抟万里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比喻人奋发有为。唐王勃《常州刺史平原郡公行状》:“凤鸣千仞,鹏抟万里。”

  • 进履桥边

    同“圯桥进履”。清钱谦益《李太公寿》诗:“赤松 黄石皆仙侣,进履桥边问子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