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象有齿以焚其身

象有齿以焚其身

简作“象齿焚身”。象因有珍贵的象牙而遭杀,比喻人身怀重宝而遭杀身之祸。《左传.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象有齿,以焚其身,贿也。”服虔注曰:“焚读曰偾( ㄈㄣˋ fèn 奋)。偾,僵也。为生齿牙,僵仆其身。”贿:财帛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覆盂

    《史记.滑稽列传》:“圣帝在上,德流天下,诸侯宾服,威振四夷,连四海之外以为席,安于覆盂。”后因以“覆盂”喻江山稳固,国势太平。唐张说《开元正历握乾符颂》:“四海有覆盂之安。”宋王禹偁《拟留侯与四皓书

  • 悲纨扇

    同“悲秋扇”。清李渔《蜃中楼.寄书》:“只为着威仪太贬,致累他早悲纨扇。”【词语悲纨扇】   汉语大词典:悲纨扇

  • 金壶墨

    晋王嘉《拾遗记.周灵王》:“浮提之国,献神通善书二人,乍老乍少,隐形则出影,闻声则藏形。出肘间金壶四寸,上有五龙之检,封以青泥,壶中有墨汁如淳漆,洒地及石,皆成篆隶科斗之字。记造化人伦之始……及金壶汁

  • 苦口逆耳

    源见“苦口恶石”。指真诚的规劝。《后汉书.陈忠传》:“虽苦口逆耳,不得事实,且优游宽容,以示圣朝无讳之美。”见“苦口良药”。《后汉书·陈宠传》:“如其管穴,妄有讥刺,虽~,不得事实,且优游宽容,以示圣

  • 日思误书,更是一适

    误书:指文字校勘不善之书。适:惬意。 每天思考书中的谬误,尤其是一件惬意的事情。 后多用以形容人读书善于思考。语出《北史.邢邵传》:“邵字子才,有书甚多,而不甚雠校。见人校书,笑曰:‘何愚之甚!天

  • 仰鼻息

    同“仰人鼻息”。《明史.高倬传》:“文衡肮脏成性,必不能仰鼻息于中官。”【词语仰鼻息】   汉语大词典:仰鼻息

  • 衽席无辩

    源见“衽席㈠”。指帝王与后妃之间生活上不区别礼仪。《后汉书.皇后纪序》:“孝文衽席无辩。”李贤注:“郑玄注《礼记》曰:‘衽,卧席也。’孝文幸慎夫人,每与皇后同坐,是无辩也。”【词语衽席无辩】  成语:

  • 驺忌鼓琴

    《史记.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,威王说而舍之右室。须臾,王鼓琴,驺忌子推户入曰:‘善哉鼓琴!’王勃然不说,去琴按剑曰:‘夫子见容未察,何以知其善也?’驺忌子曰:‘夫大弦浊以春温者,君也;

  • 狐裘三十年

    《孔子家语.曲礼子贡问第三十九》:“孔子曰:‘晏平仲(注:即齐相晏婴)祀其先祖,而豚肩不揜豆(注:揜通掩;豆,古代食器,多用于祭祀;豚肩,即豚膊),一狐裘三十年,贤大夫也。’”此事又见《礼记.檀弓》。

  • 躐学

    《礼记.学记》:“幼者听而弗问,学不躐等也。”后以“躐学”指不按循序渐进的规律学习。宋黄庭坚《送吴彦归番阳》诗:“诸生厌晚成,躐学要侩驵。”【词语躐学】   汉语大词典:躐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