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诗入鸡林

诗入鸡林

鸡林,即古新罗,今朝鲜。诗句传入鸡林国。后以此典比喻诗文享誉遐迩,流传广远。亦称“鸡林诗句”。见唐白居易之事迹。白居易(772-846年)字乐天,原籍太原(今属山西),后祖上迁居下邽(guī归)(今陕西渭南),为唐代著名诗人。贞元中举进士,历任翰林学士、左拾遗、江州司马、杭州太守、苏州太守、秘书监、河南尹、太子少傅等职,所在皆有政绩。武宗初,以刑部尚书致仕。晚年闲居洛阳,崇信佛教,纵情诗酒,自称醉吟先生,又号香山居士。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诗歌合为事而作”,反对无病呻吟,“嘲风月,弄花草”。他的讽喻诗《秦中吟》、《新乐府》等,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有尖锐的揭露,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同情;长诗《长恨歌》、《琵琶行》等,艺术性很高,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。其诗作语言流畅、通俗易懂,相传老妪也能听懂。史载,他的诗作多至数千篇,为唐以来所未有,不仅在国内为众口传诵,甚至在异国他乡也享有盛名。鸡林国的商人来唐贸易时,也尽力搜集购买,回国后以每篇一金(一说百金)卖与本国宰相。商人们说,如有托名伪作的诗,其宰相也能分辨出来。后人遂将这种情况概括为“诗入鸡林”。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119《白居易传》4304页:“居易于文章精切,然最工诗。初,颇以规讽得失,及其多,更下偶俗好,至数千篇,当时士人争传。鸡林行贾售其国相,率篇易一金,甚伪者,相辄能辨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黄庭坚《自咸平至太康》之一:“诗入鸡林市,书邀道士鹅。” 宋·陆游《赠表弟江参议》:“才高狗监无人荐,句好鸡林有客传。” 清·赵翼《戏作》:“麟阁画图功不朽,鸡林诗句价争偿。” 清·王士禛《戏仿元遗山注诗绝句》之十:“诗名流播鸡林远,独愧文章替左司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曲水

    同“曲水流觞”。宋苏轼《望江南.暮春》词:“曲水浪低蕉叶稳,舞雩风软纻罗轻。酣咏乐升平。”【词语曲水】   汉语大词典:曲水

  • 驽马十舍

    同“驽马十驾”。《淮南子.齐俗训》:“夫骐骥千里,一日而通;驽马十舍,旬亦至之。”见“驽马十驾”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骐骥千里,一日而通;~,旬亦至之。”【词语驽马十舍】  成语:驽马十舍汉语大词典

  • 老蚕作茧

    比喻人老了仍不得闲适。宋代苏轼《石芝》诗:“老蚕作茧何时脱?梦想至今空激烈。”见“作茧自缚”。宋·苏轼《石芝》:“~何时脱?梦想至人空激烈。”【词语老蚕作茧】  成语:老蚕作茧汉语大词典:老蚕作茧

  • 恃才扬己

    见“恃才矜己”。郭沫若《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》:“有人说: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,~,诽谤当道,而终于独善其身,消极自杀,这样狂诞偏激的人,在我们目前的中国根本不需要。”【词语恃才扬己】

  • 摧朽拉枯

    见“摧枯拉朽”。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江阴口谈之诬》:“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,所至~,无不立下。”【词语摧朽拉枯】  成语:摧朽拉枯汉语大词典:摧朽拉枯

  • 宋子双盲

    《列子.说符篇》:“宋人有好行仁义者,家无故黑牛生白犊,以问孔子。孔子曰:‘此吉祥也,以荐上帝(白犊纯色可以作为祭祀上帝的牺牲,故孔子这样说)。’居一年,其父无故而盲。其牛又复生白犊,其父又复令其子问

  • 寸晷尺玉

    源见“禹惜寸阴”。形容时光珍贵,宋苏轼《次韵刘景文登介亭》:“吾生如寄耳,寸晷轻尺玉。”

  • 挂坟前剑

    源见“季札挂剑”。谓悼念亡友。元钟嗣成《凌波仙.吊乔孟符》曲:“欲挂坟前剑,重听膝上琴。”【词语挂坟前剑】   汉语大词典:挂坟前剑

  • 东阁诗兴

    源见“东阁官梅”。指赏梅赋诗的雅兴。宋张炎《一枝春.为陆浩斋赋梅》词:“东阁漫撩诗兴。料西湖树老,难认和靖。”

  • 谨毛失貌

    《淮南子.说林训》:“画者谨毛而失貌。”意为谨于毫毛,注意小处,却失去了全貌,忽略了大处。并列 绘画时仅注意描画毫毛而忽略整体形貌的协调。比喻做事不考虑大局只注意小枝节。《淮南子·说村训》:“画者谨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