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菽水承欢

菽水承欢

礼记.檀弓下》:“子路曰:‘伤哉贫也!生无以为养,死无以为礼也。’孔子曰:‘啜菽(注:豆类)饮水,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’”

孔子回答子路道,吃着普通饮食,侍奉父母能使其欢喜,这就称做孝。后因用“菽水承欢”为家贫而能尽孝道的典故。

宋.陈亮《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》:“夫君既没,整齐家道,母子相与为命以致菽水之欢者,又数年于此矣。”


见“菽水之欢”。《儒林外史》8回:“晚生只愿家君早归田里,得以~,这是人生至乐之事。”


【典源】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子路曰:‘伤哉,贫也。生无以为养,死无以为礼也。’孔子曰:‘啜菽饮水,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子路说:“贫困真是可悲啊。对父母活着没法供养,死了无法尽礼。”孔子说:“即使喝豆粥饮水,能使父母心情快乐,这也就是孝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晚辈奉养长辈,对其尽孝,使其快乐。

【典形】 承欢菽水、啜菽之欢、菽水、菽水承欢、菽水亲供。

【示例】

〔承欢菽水〕 清·王摅《送徐健庵太史还朝》:“承欢艰菽水,垂老历忧悁。”

〔啜菽之欢〕 唐·元稹《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》:“贫则有啜菽之欢,仕则有捧檄之庆。”

〔菽水〕 宋·苏轼《过云龙山人张天檄》:“诗书膏吻颊,菽水媚翁媪。”

〔菽水承欢〕 唐·李商隐《祭韩氏老姑文》:“弓裘望袭,菽水承欢。”


【词语菽水承欢】  成语:菽水承欢汉语词典:菽水承欢

猜你喜欢

  • 楚铁

    《史记.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昭王曰:‘吾闻楚之铁剑利,而倡优拙。’”后因以“楚铁”借指利剑。北周庾信《吴明彻墓志铭》:“长沙 楚铁,更入兵栏;洞浦藏犀,还输甲库。”唐刘禹锡《口兵戒》:“舌端之孽,惨乎楚

  • 笑处藏刀

    同“笑里藏刀”。清李渔《蜃中楼.点差》:“威权震主,势焰熏人,笑处藏刀,毒性有如蜂虿。”见“笑里藏刀”。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点差》:“威权震主,势焰薰人,~,毒性有如蜂虿。”【词语笑处藏刀】  成语:笑

  • 倩女魂

    源见“倩女离魂”。指痴情美女的精魂。明阮大铖《燕子笺.骇象》:“莫不是、谎天台,刘 阮情,莫不是、暂离了倩女魂。”

  • 固哉高叟之为诗

    固:固执,机械。高叟:高老先生。名不详。为:研究。诗:指《诗经》。 高老先生讲诗真是太机械了。 原是孟子批评高叟的话。 后也泛指人治学观点机械片面。语出《孟子.告子下》:“公孙丑问曰:‘高子曰:

  • 朝会

    诸侯朝见天子,三年一朝,六年一会。《左传.昭公十三年》:“是故明王之制,使诸侯岁骋以志业,间朝以讲礼,再朝而会以示威,再会而盟以显昭明,志业于好,讲礼于等,示威于众,昭明于神,自古以来,未之或失也。”

  • 沉衣中流

    魏仁浦河中沉衣立誓发达事。魏仁浦(911-969年)字道济,卫州汲县(今河南省北部)人。幼年丧父,家境十分贫寒。13岁时,母亲借来黄色细绢为他缝制了一件夏衣。他非常感慨,说:“我做儿子的不能供养老人,

  • 王伯齐

    《后汉书.第五伦传》:“伦后为乡啬夫,平傜赋,理怨结,得人欢心。自以为久宦不达,遂将家属客河东,变名姓,自称王伯齐,载盐往来太原、上党,所过辄为粪除而去,陌上号为道士,亲友故人莫知其处。”后因以“王伯

  • 庾公闲

    源见“南楼”。指名公闲时咏谑游乐。唐卢纶《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亲》诗:“坦腹定逢潘令罪,上楼应伴庾公闲。”

  • 灞水桥

    同“灞桥”。宋秦观《念奴娇.咏柳》词:“闻说灞水桥边,年年春暮,满地飘香絮。掩映夕阳千万树,不道离情正苦。”

  • 陈思七步

    源见“七步成诗”。称人才思敏捷。曹植封陈思王,故称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曼倩三冬,陈思七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