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粥炉燎须

粥炉燎须

比喻兄弟、姊妹间情意深厚,关怀照顾无所不至。亦称“英公燎须”、“煮粥焚须”。出自唐李勣之事迹。李勣(594-669年),本姓徐,名世勣,字懋(mào茂)功。曹州离狐(今山东东明东南)人。隋末参加瓦岗军。后降唐,赐姓李,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,改为单名勋。在唐初统一战争及对突厥的战斗中,他功勋卓著,先后任右武侯大将军、并州都督、朔方道行军总管、宰相等职,并被封为英国公。史载,他生性友爱,尽心照顾生病的姐姐,曾亲自为姐姐熬粥,不小心被炉火烧了胡须。姐姐心中不安,不让他这样做,李勣却说:“姐姐多病,我也年老了,给姐姐熬粥也没有几次了。”这件事后来就成了“粥炉燎须”的典故。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93《李勣传》3821页:“(李勣)性友爱,其姊病,尝自为粥而燎其须。姊戒止。答曰:‘姊多疾,而勣且老,虽欲数进粥,尚几何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次韵刘贡父所和》之二:“燎须谁识英公意,黄发聊知子建心。” 明·徐渭《读张君叔学作姊氏状》:“潭水每归怜放逐,粥炉无复燎须眉。”明·徐渭《电》:“好作王戎眼,休烧李勣须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新唐书·李勣传》:“ (李勣) 性友爱,其姊病,尝自为粥而燎其须。姊戒止,答曰:‘姊多疾,而勣且老,虽欲数进粥,尚几何?’”

【今译】 唐代李勣身居高位,被封为英国公,为人友爱。其姊有病,他亲自为姊熬粥,不慎将胡须烧着。其姊不让他再熬,他说:“姐姐多病,我也老了,即使想常给姐姐熬粥,又能有几回呢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兄弟姊妹之间关怀体贴。

【典形】 火��须、李勣须、 燎须、 粥炉燎须、英公燎须。

【示例】

〔火��须〕 清·归庄《友人索寿其姊八十》:“康强自捣长生药,老弟无烦火��须。”

〔李勣须〕明·徐渭《电》:“好作王戎眼,休烧李勣须。”

〔燎须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刘贡父所和》之二:“燎须谁识英公意,黄发聊知子建心。”

〔粥炉燎须〕 明·徐渭《读张君叔学所作姊氏状》:“潭水每归怜放逐,粥炉无复燎须眉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为仁由己

    实行仁德,完全在于自己。语出《论语.颜渊》:“为仁由己,而由乎人哉?”《汉书.云敞传.赞》:“云敞之义,著于吴章,为仁由己,再入太府,清则濯缨,何远之有?”汉.王符《潜夫论.慎微》:“德輶如毛,为仁由

  • 以卵击石

    亦作“以卵投石”。比喻不自量力。墨子北上到齐国去,路上碰到了一个算卦的人。那个算卦的人对他说,根据卦象,天帝今天杀黑龙于北方,您的脸色又恰恰发黑,千万不要北上。墨子没有听从他的话,依旧北上,到达淄水之

  • 滕薛争长

    《左传.隐公十一年》:“十一年春,滕侯、薛侯来朝,争长(指争朝见行礼的先后)。薛侯曰:‘我先封(薛的祖先奚仲居薛,为夏朝车正官,封于夏代,故说先封。既先封,则当先见)。’滕侯曰:‘我周之卜正也(卜正,

  • 伏蒲

    同“伏青蒲”。唐韩愈《答张彻》诗:“峨豸忝备列,伏蒲愧分泾。”【词语伏蒲】   汉语大词典:伏蒲

  • 三弹归铗

    源见“冯驩弹铗”。谓怀才之士希望得到赏识。清毛奇龄《予再赴湖西讲堂》诗:“三弹归铗楚天涯,日望西陵不见家。”

  • 燕公视草

    《新唐书.张说传》载:张说唐玄宗时历任凤阁舍人、兵部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左丞相等官职,封燕国公。说善为文,尤善起草诏书。朝廷述作,多出其手。与苏颋(封许国公)齐名,人称“燕 许大手笔”。后以“燕公

  • 一诺千金

    参见“季布一诺”。主谓 诺,允诺;千金,形容价值大。一句诺言,价值千金。形容说话极守信用。语本《史记·季布列传》:“得黄金百(斤)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宋·贺铸《东山词·六州歌头》:“立谈中,死生同,一

  • 飞鸟叹

    源见“烹狗藏弓”。喻被弃功臣的悲叹。明何景明《淮阴侯》诗:“独怜飞鸟叹,不及范生高。”

  • 瓯金

    源见“名动金瓯”。谓拜相。明李东阳《寿琼山丘先生》:“瓯金名早定,带玉宠方新。”【词语瓯金】   汉语大词典:瓯金

  • 季梁犹在,强楚挫谋

    《左传.桓公六年》:“楚武王侵随,使薳章求成焉。军于瑕以待之,随人使少师董成。斗伯比言于楚子曰:‘吾不得志于汉东也,我则使然。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,以武临之。彼则惧而协以谋我,故难闲也。汉东之国,随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