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管城子

管城子

韩愈《毛颖传》称:秦始皇时,蒙恬在中山打猎,围毛氏之族,拔他们的毫毛献俘于章台宫。将他们捆缚起来后,始皇使蒙恬赐之汤沐,封于管城,号曰管城子。累拜中书令,与上益狎,上尝呼为中书君。“颖与绛人陈玄、弘农 陶泓及会稽 褚先生友善,相推致,其出处必偕。”韩愈在文中把笔墨砚纸人格化。后因以“管城子”为毛笔的别称。宋黄庭坚《戏呈孔毅父》诗:“管城子无食肉相,孔方兄有绝交书。”


见“管城毛颖”。韩愈《毛颖传》:“秦皇帝使(蒙)恬赐之(指兔)汤沐,而封诸管城,号曰‘~’。”


【典源】 唐·韩愈《毛颖传》:“毛颖者,中山人也。……秦始皇时,蒙将军恬南伐楚,次中山,将大猎以惧楚,召左右庶长与军尉,以连山筮之,得天与人文之兆。筮者贺曰:‘今日之获,不角不牙,衣褐之徒,缺口而长须,八窍而趺居,独取其髦,简牍是资。天下其同书,秦其遂兼诸侯乎?’遂猎,围毛氏之族,拔其豪,载颖而归,献俘于章台宫,聚其族而加束缚焉。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,而封诸管城,号曰管城子,日见亲宠任事。颖为人强记而便敏,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,无不篡录。”

【今译】 韩愈《毛颖传》讲,有位毛颖,是中山人。秦始皇时,将军蒙恬南征伐楚,至中山,准备大猎,先进行占卜。卜者说:“这次猎获的,是无角无牙,口缺而长须的动物,用它的毛,可以用来写简策。”于是围猎,捕获毛氏之族,将它的毛载回,然后它们捆扎在一起。秦始皇让蒙恬将它们封到管城,号为管城子,并用它来记录历代史事。这是一篇拟人化的寓言故事,讲的是秦时蒙恬用兔毛造笔的事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借指毛笔。

【典形】 管城、管城公、管城居士、管城颖、管城子、毛颖。

【示例】

〔管城〕 明·袁宏道《舟中寄江进之》:“管城头转秃,空闺笑无盐。”

〔管城居士〕 宋·李处全《水调歌头·送王景文》:“一笑书生事业,谁信管城居士,不换碧油幢。”

〔管城颖〕 宋·苏轼《和黄秀才鉴空阁》:“借君方诸泪,一沐管城颖。”

〔管城子〕 宋·黄庭坚《戏呈孔毅父》:“管城子无食肉相,孔方兄有绝交书。”

〔毛颖〕 宋·陆游《读范文正公潇洒桐庐郡诗》:“逢迎风月生事, 弹压江山毛颖功。”


【词语管城子】  成语:管城子汉语词典:管城子

猜你喜欢

  • 随堤

    同“隋堤”。郁达夫《薄奠》中:“两岸的垂杨古道,倒影入河水中间,也大有板渚 随堤的风味。”【词语随堤】   汉语大词典:随堤

  • 结草以报

    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:“魏武子有嬖妾,无子。武子疾,命颗(武子之子)曰:‘必嫁是。’疾病,则曰:‘必以为殉。’及卒,颗嫁之,曰:‘疾病则乱,吾从其治也。’及辅氏之役,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,杜回踬而颠,

  • 登遐

    《墨子.节葬下》:“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,其亲戚死,聚柴薪而焚之,熏上,谓之登遐。”谓死者升天而去。后因以“登遐”为对人死的讳称。《诗.大雅.下武》“三后在天”汉郑玄笺:“此三后既没,登遐,精气在天矣。

  • 辟人之士

    政治混乱,离开无道之君而去就有道的人。《论语.微子》:“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,岂若从辟世之士哉!”辟:同“避”。而:同汝,你。辟人之士:指孔子。辟世之士,指长沮( ㄐㄩˋ jù 聚)、桀溺。这句是

  • 眉拂远山

    源见“远山眉”。形容女子修美的双眉。唐吴融《个人三十韵》:“脸横秋水溢,眉拂远山晴。”

  • 低首俯心

    见“低首下心”。【词语低首俯心】  成语:低首俯心汉语大词典:低首俯心

  • 水中捉月

    宋.洪迈《容斋随笔》(卷三):“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,因醉泛舟于江,见月影,俯而取之,遂溺死。故其地有捉月亭。”原为关于李白之死的传说,后转喻愿望不可能实现,徒劳无功。宋.黄庭坚《沁园春》:“镜里

  • 夏日

    源见“赵日”。比喻态度严厉。北周庾信《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》:“公繁不秋荼,严无夏日;民知约法,未肯以狱。”【词语夏日】   汉语大词典:夏日

  • 髻珠

    《法华经.安乐行品》:“此《法华经》,是诸如来第一之说,于诸说中,最为甚深,末后赐与,如彼强力之王,久护明珠,今乃与之。”佛教语。指国王发髻的明珠,比喻第一义谛,甚深法义。南朝梁元帝《梁安寺刹下铭》:

  • 洛社耆英

    同“洛阳耆英会”。宋卫宗武《满江红.寿野渡》词:“渐入唐人诸老画,可追洛社耆英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