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相得甚欢

相得甚欢

彼此相处甚为欢快。出自唐末五代人李罕之及张全义事迹。李罕之(842-899年),陈州项城(今河南项城)人,其家世务农,少时曾为僧人。黄巢起义爆发后,亦聚众起兵,后率所部归唐,被任命为光州刺史。因被秦宗权打败,收余众依附于河阳节度使诸葛爽,为怀州刺史。中和四年(884年)为河南尹、东都留守。张全义(852-926年),字国维,濮州临濮(今山东甄城西南)人,其家亦世务农。乾符末参加黄巢起义军。义军占领长安时曾为吏部尚书。黄巢失败后亦依附于诸葛爽,被爽荐为泽州刺史。诸葛爽去世后,其部下大将刘经曾派张全义去攻打李罕之。张全义却与李罕之结成了同盟,并返攻刘经。后李罕之自领河阳节度使,并推荐张全义为河南尹。其初二人相得甚欢。后因李罕之不断向张全义索取物资,并且经常欺侮之,使张全义十分愤怒,便乘李罕之无备,袭取了河阳。

【出典】:

旧五代史》卷63《唐书三十九·张全义传》838-839页:“全义性勤俭,善抚军民,虽贼寇充斥,而劝耕务农。由是仓储殷积。罕之贪暴不法,军中乏食,每取给于全义。二人初相得甚欢,而至是求取无厌,动加凌轹(lì例),全义苦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江城》:“逾岁,择吉迎女归,夫妻相得甚欢。”


述补 相处得比较愉快。语本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相得欢甚,无厌,恨相知晚也。”《聊斋志异》卷6:“逾岁,择吉迎女归,夫妻~。”△多用于情感方面。


【词语相得甚欢】  成语:相得甚欢汉语词典:相得甚欢

猜你喜欢

  • 康宝月

    参见:宝月诗

  • 衣袽之戒

    《易.既济》:“六四,?有衣袽,终日戒。”王弼注:“?宜曰濡,衣袽所以塞舟漏也。”何楷订诂:“袽通作帤,塞漏孔之敝帛,即敝衣之帛也。”后因以“衣袽之戒”比喻对潜伏着的危机应早作戒备。明归有光《策问》之

  • 移盈

    《左传.襄公十四年》载:晋大夫栾书(栾武子)贤,福及其子黡(栾桓子);然黡恶,死,子盈之善未能及人,而黡之恶祸遂移盈而不可免,栾氏终于被灭。后用以为典,谓人承先祖善恶之疾,不可变易。《汉书.叙传上》:

  • 鲁卫之政

    《论语.子路》:“鲁卫之政,兄弟也。”鲁是周公之后,卫是周公之弟康叔之后,都是周朝的两个姬姓诸侯国。因此说鲁、卫两国无论从亲属关系到政治情况都是兄弟之国。后以“鲁卫之政”比喻两者的情况、程度相同。南朝

  • 巷南

    源见“未能免俗”。借指穷巷。唐元稹《酬孝甫见赠十首》之八:“巷南唯有陈居士,时学文殊一问来。”

  • 淮南桔,淮北枳

    《晏子春秋》:“晏子曰:‘婴闻之,桔生淮南则为桔,生于淮北则为枳( ㄓˇ zhǐ 纸):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,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’”后以比喻人的品性会随环境的不同而变改。

  • 楼前斩爱姬

    源见“蛾眉笑躄”。指美人遭受残害。唐罗虬《比红儿诗》之六十三:“陌上行人歌《黍离》,三千门客欲何之?若教粗及红儿貌,争取楼前斩爱姬!”

  • 飞杖锡

    同“飞锡”。唐刘长卿《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》诗:“何时飞杖锡,终日闭苍苔。”

  • 倡随

    同“随唱”。清 珠泉居士《续板桥杂记.丽品》:“兹闻倡随相得,笔耕针耨,称嘉耦焉。”【词语倡随】   汉语大词典:倡随

  • 罄南山之竹,书罪无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

    罄:用完。竹:竹简。古时用竹简代纸书写文字。 用完了南山的竹子,也写不尽暴君的虐政;决开了东海的洪波,也流不完暴君的罪恶。 形容罪大恶极。语出隋.李密《讨炀帝檄》: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无穷,决东海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