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百万呼卢

百万呼卢

晋书.刘毅传》:“后于东府聚摴蒲大掷,一判应掷数百万……毅次投得雉,大喜,褰衣绕床,叫谓同座曰:‘非不能卢,不事此耳。’裕恶之,因挼五木久之,曰:‘老兄试为卿答。’既而四子俱黑,其一子转跃未定,裕厉声喝之,即成卢焉。”《宋书.武帝纪》:“玄自闻军起,忧惧无复为计。或曰:‘刘裕等众力甚弱,岂办之有成……’玄曰:‘刘裕足为一世之雄;刘毅家无担石之储,摴蒲一掷百万;何无忌刘牢之甥,酷似其舅。共举大事,何谓无成?’”本形容赌注极大,后亦用以形容举动非凡,气概豪迈。宋陆游《武昌感事》诗:“百万呼卢事已空,新寒拥褐一衰翁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宋书·武帝纪》:“ (桓) 玄自闻军起,忧惧无复为计。或曰:‘刘裕等众力甚弱,岂办之有成,陛下何虑之甚?’玄曰:‘刘裕足为一世之雄; 刘毅家无担石之储,摴蒲 (chu pu) 一掷百万; 何无忌,刘牢之甥,酷似其舅。共举大事,何谓无成?’” 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后于东府聚摴蒲大掷,一判应掷数百万。余人并黑犊以还,唯刘裕及毅在后。毅次投得雉,大喜,褰 (qian)衣绕床,叫谓同座曰:‘非不能卢,不事此耳。’裕恶之,因挼五木久之,曰:‘老兄试为卿答。’既而四子俱黑,其一子转跃未定,裕厉声喝之,即成卢焉。”

【今译】 东晋末年,楚王桓玄听到刘裕等人率众起兵,惊惧忧愁。有人对他说:“刘裕之辈力量微弱,岂能成事,您何必如此忧虑?”桓玄说:“刘裕足可为一世之雄; 刘毅家中虽无资财,而在摴蒲有一掷赌百万钱的气魄; 他们共举大业,怎么说不能成功呢?”摴蒲是古代的一种博戏,以卢为最高,雉次之。刘裕、刘毅等人曾在东府摴蒲为戏,一次输赢数百万钱。其他人先掷,都掷得犊,刘裕、刘毅在后。刘毅掷得雉,以为必胜无疑,高兴得撩衣绕床大叫。刘裕厌恶他得意洋洋的神态,说:“看我给你来个好的。”一掷,四子皆黑,只有一子还转动未定,刘裕大喝一声,五子成卢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豪放狂纵,有气魄。

【典形】 百万呼卢、百万一掷、摴蒲百万、呼卢胜、刘毅掷、绕床、绕床大叫、一掷成卢、掷卢、掌下不成卢、五木尽作卢。

【示例】

〔百万呼卢〕 宋·陆游 《武昌感事》:“百万呼卢事已空,新寒拥褐一衰翁。”

〔百万一掷〕 清·唐孙华《时世公子行》:“呼卢博簺穷昼夜, 百万一掷同秋毫。”

〔摴蒲百万〕 清·王士禛《丹徒行吊宋武帝》:“摴蒲百万皆人豪,龙行虎步非凡理。”

〔呼卢胜〕 宋·刘筠《夜讌》:“笑逐呼卢胜,歌随解佩狂。”

〔刘毅掷〕 宋·陆游《湖上》:“万事不禁刘毅掷,诸人谁著祖生鞭?”

〔绕床〕 清·黄景仁《乙未元旦》:“绕床懒使呼卢兴,哄座惭无射覆才。”

〔绕床大叫〕 宋·李清照 《打马赋》:“故绕床大叫,五木皆卢; 沥酒一呼,六子尽赤。”

〔一掷成卢〕 宋·陆游《三山卜居今三十有三年矣》:“再见封侯未成快,一掷成卢安用再?”

〔掷卢〕 唐·刘禹锡《会昌春连宴即事》:“掷卢夸使气,刻烛斗成篇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气杀钟馗

    《钟馗捉鬼传》载:传说钟馗原是唐朝秀才,后曾考取状元。皇帝嫌其貌丑,打算另选。于是钟馗气得暴跳如雷,自刎而死。后比喻脸色难看、满面怒容的人。鲁迅《彷徨.离婚》:“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,一个个都像个‘气杀

  • 修辞立其诚

    修辞:本指注重文化教养,后指修饰文辞。诚:真诚。 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教养,做到立身诚实。 后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。语出《易.乾.文言》:“修辞立其诚,所以居业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辞,谓文教

  • 僚志

    《左传.哀公十六年》载:白公胜作乱,胁迫熊宜僚随从。僚不肯,“承之以剑,不动”。僚,指春秋 楚国勇士熊宜僚。后以“僚志”称坚贞之志。南朝 宋谢灵运《陇西行》:“耿耿僚志,慊慊丘园。善歌以咏,言理成篇。

  • 四美

    同“四并”。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四美具,二难并。”【词语四美】   汉语大词典:四美

  • 疾恶若仇

    见“疾恶如仇”。汉·孔融《荐祢衡表》:“见善若惊,~。”【词语疾恶若仇】  成语:疾恶若仇

  • 私阿

    偏爱。《楚辞.离骚》:“皇天无私阿兮,览民德焉错辅。”【词语私阿】   汉语大词典:私阿

  • 香山九老

    源见“九老图”。指唐白居易退居洛阳时经常与之聚会的九位老人。香山,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处。他因之号香山居士。宋 赵必?《水调歌头.寿梁多竹八十》词:“不是商山四皓,便是香山九老,红颊白须眉。”

  • 老墙东

    源见“墙东”。指长期隐居。宋王质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一任画麟阁,吾自老墙东。”

  • 老蚌

    源见“老蚌生珠”。对有贤子者的誉称。《南史.王珍国传》:“〔王珍国〕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。武帝雅相知赏,谓其父广之曰:‘珍国应堪大用,卿可谓老蚌也。’”【词语老蚌】   汉语大词典:老蚌

  • 纶言

    源见“纶綍”。指帝王的诏令。《晋书.儒林传序》:“虽尊儒劝学亟降于纶言,东序西胶未闻于弦诵。”唐柳宗元《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》:“纶言一降,庶政毕行。”【词语纶言】   汉语大词典:纶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