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登天柱

登天柱

唐.皇甫枚《三水小牍》卷上“赵知微雨夕登天柱峰玩月”:“九华山道士赵知微,乃皇甫玄真之师。讽诵道书,炼志幽寂,隐迹数十年,遂臻玄牝(本源)。去岁中秋,自朔霖霪,至于望夕。玄真谓同门生曰:‘甚惜良宵而值苦雨!’语倾,赵君忽命侍童曰:‘可备酒果。’遂遍召诸生谓曰:‘能升天柱峰玩月不?’诸生虽强应,而窃以为浓云駃(同快)雨如斯,若果行,将有垫巾角、折屐齿之事。少顷,赵君曳杖而出,诸生影从。既辟荆扉,而长天廓清,皓月如昼。扪萝援篠,及峰之巅。赵君处玄豹之茵,诸生藉芳草列侍。俄举巵酒,咏郭景纯(晋人郭璞字)《游仙诗》数篇。诸生有清啸者,步虚者,鼓琴者。以至寒蟾隐于远岑,方归山舍。既各就榻,而凄风苦雨,暗晦如前。众方服其奇致。”

这是一个奇妙的道家游乐故事。中秋之夕,霖雨不止,九华山道士以良宵佳节不得游玩赏月而甚感惋惜。赵知微偏能把握时机,拟或有“拨云止雨之术”,一时竟使登天柱峰赏月之愿神奇地得以实现,既归舍就榻,复风雨如初。后因用为仙道奇致遨游之典。

宋.辛弃疾《满江红.中秋》:“安得便登天柱上,从容陪伴酬佳节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持螯把酒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载:晋毕卓性狂逸,嗜酒,曾宣扬说:“一手持蟹螯,一手持酒杯,拍浮(浮游)酒池中,便足了一生。”后以“持螯把酒”形容纵情畅饮。元袁桷《九日书怀》诗:“拄笏看山真我事,持螯

  • 潜公

    南朝梁.释慧皎《高僧传》卷四《剡东峁山竺道潜》:“竺道潜字法深,姓王,琅琊人,晋丞相武昌郡公敦之弟也,年十八出家,事中州刘元真为师。……年二十四,讲《法华大品》,既蕴深解,复能善说,故观风味道者常数盈

  • 花飞茵溷

    源见“飘茵溷”。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。清周寿昌《金缕曲.叔鸿次韵慰徐叔鸿悼亡因即前韵和之》词:“花飞茵溷随遭遇,尽分明、石钻易透,水流难腐。”

  • 黍稷

    源见“黍离愁”。感叹古今兴亡。宋韩琦《寄题广信君四望亭》诗:“古道入秋漫黍稷,远坡乘晚下牛羊。”王闿运《上征赋》:“访故宋之殿阙兮,宜黍稷之离离。”【词语黍稷】   汉语大词典:黍稷

  • 龟支床足

    指南方人重视乌龟长寿及其使用价值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中记载:南方有一位老人用乌龟支垫床脚,过了二十多年,老人死了,移开床来看,乌龟还活着没有死。这是因为乌龟有运行元气及导引养生的方法。后以此典

  • 批鳞

    同“犯鳞”。明吴应箕《定生以沈眉生疏草相示》诗:“怀忠必我友,羁旅直批鳞。”【词语批鳞】   汉语大词典:批鳞

  • 聚萤映雪

    源见“囊萤照读”、“孙康映雪”。形容勤学苦读。《北史.崔赜传》:“未曾聚萤映雪,悬头刺股,读《论》唯取一篇,披《庄》不过盈尺。”见“囊萤积雪”。《北史·崔赜传》:“未尝~悬头刺股,读《论》唯取一篇,披

  • 名贤启事

    源见“山公启事”。指甄拔人才的启奏。清吴伟业《寄房师周芮公先生》诗之四:“巨源当日称知己,误玷名贤启事中。”

  • 人乳蒸豚

    参见:妇乳饮㹠

  • 披絮

    《晋书.吴隐之传》:吴隐之字处默,濮阳鄄城人。迁晋陵太守。在郡清俭,妻自负薪。寻守廷尉、秘书监、御史中丞,领著作如故,迁左卫将军。“虽居清显,禄赐皆班亲族,冬月无被,尝瀚衣,乃披絮,勤苦同於贫庶。”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