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甘棠遗爱

甘棠遗爱

源见“召公棠”。旧时对已卸职的地方长官的颂词。《冷眼观》七回:“做父母官的能爱民如子,替百姓伸冤理屈……地方上绅民无以为报,就公众捐建这座去思碑,以为甘棠遗爱的纪念。”


偏正 甘棠,木名,即棠梨。遗,留;爱,恩惠恩泽。相传西周的召伯巡行南国,以布文王之政,曾在甘棠树下休息,后人思其恩德,对那棵树也特别爱护。作《甘棠》诗赞之。后来常以“甘棠遗爱”称颂有政绩的地方官吏。语本《诗经·召南·甘棠》:“蔽芾甘棠,勿翦勿伐,召伯所茇;蔽芾甘棠,勿翦勿败,召伯所憩;蔽芾甘棠,勿翦勿拜,召伯所说。”《镜花缘》5回:“如今世上所传的枯枝牡丹,淮南卞仓最多……这个异种,大约就是武则天留的‘ ~’。”△褒义。用于表示德政。也作“甘棠之爱”、“甘棠之惠”、“甘堂之阴”。


【典源】《诗·召南·甘棠》:“蔽芾(fei) 甘棠,勿翦勿伐,召 (shui) 伯所茇 (ba) 蔽芾甘棠,勿翦勿败,召伯所憩。蔽芾甘棠,勿翦勿拜,召伯所说 (shui)。”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“召公之治西方,甚得兆民和。召公巡行乡邑,有棠树,决狱政事其下,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,无失职者。召公卒,而民人思召公之政,怀棠树不敢伐,哥(歌) 咏之,作《甘棠》之诗。”注引《括地志》 云:“召伯听讼甘棠之下,周人思之,不伐其树,后人怀其德,因立庙,有棠在九曲域东阜上。”《说苑·贵德》:“召公述职,当桑蚕之时,不欲变民事,故不入邑中,舍于甘棠之下,而听断焉,陕间之人,皆得其所,是故后世思而歌咏之。”

【今译】 周时召分 (姓姬,名奭,又称召伯、邵伯) 治理自陕而西一带地方,巡行时正值农忙,故不入城邑,而在甘棠树下听断诉讼,处理政事,使官民各得其所,地方大治。召公死后,百姓感怀他的恩德,保护甘棠不伐,以为纪念并作《甘棠》诗歌颂他,诗大意为,茂密的甘棠,不要砍伐它,召公曾在树下歇息、理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颂官吏仁政爱民。

【典形】 爱棠、甘棠、甘棠遗爱、故国栽棠、南山遗爱、憩树、憩棠、人颂甘棠、邵伯树、召公棠、召南棠、棠芾、棠郊、棠郊成政、棠树、棠遗善政、棠阴、忆召公、坐棠、甘棠游憩、甘棠有去思、垂阴慕甘棠、遗爱同召伯、棠树遗爱、召伯遗泽、甘棠少讼、甘棠不剪、棠树政、思召伯、怆甘棠甘棠颂。

【示例】

〔爱棠〕 唐·刘禹锡《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》:“爱棠余故吏,骑竹见新童。”

〔甘棠〕 唐·李白《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》:“丘馆东有三柳焉,公往来憩之,饮水则去。行路勿剪,比于甘棠。”

〔甘棠遗爱〕 明 ·李东阳 《哭叶吏部》:“绿竹清风东署远,甘棠遗爱北州存。”

〔故国栽棠〕 清·丘逢甲《感旧抚今叠韵》:“空山拾橡惭工部,故国栽棠托召公。”

〔南山遗爱〕 宋·苏轼《满江红·寄鄂州朱使君》:“君是南山遗爱守,我为剑外思归客。”

〔憩树〕 宋·欧阳修《上随州钱相公启》:“行郊憩树,绝无两造之辞; 托乘载宾,惟奉百金之宴。”

〔憩棠〕 唐·骆宾王《至分陕》:“憩棠疑勿剪,曳葛似攀樛。”

〔人颂甘棠〕 元·徐再思《蟾宫曲·送沙宰》:“岐麦林桑,渡虎驱蝗,人颂甘棠,春满琴堂。”

〔邵伯树〕 唐·杜甫《巴山》:“天寒邵伯树,地阔望仙台。”

〔召公棠〕 宋·刘筠《禁中庭树》:“宁知千载后,只美召公棠。”

〔召南棠〕 唐·柳宗元《弘农公以硕德伟材》:“敬逾齐国社,恩比召南棠。”

〔棠芾〕 宋·李昴英《贺新郎·陪广帅方右史登越台》:“清明官府歌棠芾,且萧闲事外,下看玉城珠市。”

〔棠郊成政〕 宋·柳永《永遇乐》之二:“棠郊成政,槐府登贤,非久定须归去。”

〔棠树〕 唐·王椎《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》:“棠树勿剪,何如审像图

桐乡置祠,岂比耳闻身及。”

〔棠遗善政〕 唐·罗隐《商于驿楼东望有感》:“棠遗善政阴犹在,薤送哀声事已空。”

〔棠阴〕 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》:“六卿咸事,天官是司,二南作伯棠,棠阴实治。”

〔忆召公〕 唐·李商隐《武侯庙古柏》:“大树思冯异,甘棠忆召公。”

〔坐棠〕 唐·骆宾王 《上兖州刺史启》:“拥熊轼而抚百城, 建隼而临千里。坐棠敷惠,恩缠去思。”


【词语甘棠遗爱】  成语:甘棠遗爱汉语词典:甘棠遗爱

猜你喜欢

  •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

    制礼作乐,出兵征伐,由天子来决定。 古代以此作为天下有道的象征。语出《论语.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天下有道,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;天下无道,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’。”汉.扬雄《法言.先知》:“礼乐征伐自天

  • 读书三余

    古人所谓读书应当利用的三种余暇时间:即冬天、夜晚和阴雨天。《三国志.魏志.王肃传》,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曰:“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云必当先读百遍,言:‘读书百遍而义自见。’从学者云:‘苦渴无日。’遇

  • 不求因热

    同“不因人热”。康廷之《求邻壁光判》:“殊谢梁鸿,不求因热;乃如苏季,愿借馀光。”

  • 木受绳则直

    绳: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。 一块木料在墨线规范下就能变直。 比喻人经过学习就会提高认识。语出《荀子.劝学》:“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。”唐.吴兢《贞观政要.求谏》:“夫帝王之德,莫盛于纳谏。故曰:木

  • 太乙燃藜

    源见“青藜照阁”。借指勤学苦读。清钱谦益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》诗:“卯金之子有文章,太乙燃藜下取将。”【典源】 晋·王嘉《拾遗记》卷六:“刘向于成帝之末,校书天禄阁,专精覃 (tan)

  • 康王晏起

    汉.刘向《列女传.仁智.魏曲活负传》:“周之康王,(以)夫人晚出朝,《关睢》起兴,思得淑女,以配君子。”《文选》卷六〇南朝.梁.任昉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唐.李善注引汉.应劭《风俗通》曰:“昔周康王一旦

  • 荀陈德星

    后汉荀淑父子与陈寔诸子侄相会,上合星象的故事。晋代李翰《蒙求.苟陈德星》引《异苑》:“陈寔字仲弓,荀淑字季和。仲弓与诸子侄造季和父子讨论,于是德星聚,太史奏曰:‘五百里内有贤人聚。’”

  •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

    诲:教诲。规:校正圆形的工具。矩:校正方形的工具。 有名的工匠一定把使用规和矩的基本技术教给徒弟。 表示教学要从基本训练入手。语出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大匠诲人必以规矩,学者亦必以规矩。”宋.欧阳修

  • 作宰弹琴

    源见“鸣琴化治”。称颂地方官善于治理政事。清袁枚《在杭州喜晤鄞令钱竹初》诗:“我闻天台游,定向四明过。中有素心人,作宰弹琴坐。”

  • 略见一斑

    源见“管中窥豹”。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。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二回:“他又好修饰,你瞧他这屋子,就可略见一斑了。”聂绀弩《谈〈野叟曝言〉》:“以后还要引用原文,即使不读全书,也可以略见一斑的。”述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