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传.哀公十一年》:“鸟则择木,木岂能择鸟?”后因以“良禽择木”比喻贤士择主而事。元张宪《行路难》诗:“马援不受井蛙囚,范增已被重瞳误。良禽择木乃下栖,不用漂流叹迟暮。”主谓 鸟儿选择树木栖息。比喻
《孔子家语.辨乐》:“子路鼓琴,孔子闻之,谓冉有曰:‘甚矣由之不才也!夫先王之制音也,奏中声以为节,流入于南,不归于北。夫南者生育之乡,北者杀伐之域。故君子之音,温柔居中,以养生育之气……小人之音则不
《史记.匈奴列传》:“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,尽服从北夷,而南与中国为敌国,其世传国官号,乃可得而记云。置左右贤王、左右谷蠡王。……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,大者万骑,小者数千”。自汉以来,北方的匈奴发展
同“拄笏看山”。清宋翔凤《沁园春.途次寄孝逸》词之二:“镇吏闲人散,看山拄笏。也同秋士,寂寞江滨。”
源见“玉堂金马”。指升任朝官。唐白居易《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》:“同日升金马,分宵直未央。”
处士: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。横议:恣意议论。 处士们议论纷纷。 古时认为是天下无道的迹象。语出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圣王不作,诸侯放恣,处士横议。”明.袁袠《距伪篇.世纬》卷下:“周衰,处士横
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七回:“行者笑道:‘我……善会担山赶日头。’”“担山赶日”之说,明代早已传述,不过不仅限于“二郎神”之事。今四川灌县民间流传有“二郎担山赶太阳”之说。后因用为战胜自然的勇武行为的典故。
行人举起衣袖,连起来可以成帷幕。形容街市的热闹。《战国策.齐策》:“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,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。”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凭轼捶马。袖幕粉半。”参见“肩摩”条。【词语袖幕】 汉语大词典
原作“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”。意指不能因为一个人说得好便推举他,也不能因为一个人品行不好而不采纳其好的主张。后则偏重后者并将之概括为“不因人废言”。这是孔子分析他人言行的经验总结。他说,有见识的人,
源见“英雄入彀”。比喻完全在我掌握之中。《民国通俗演义》二二回:“在老袁的意思,无非是笼络人才,欲使天下英雄,尽入彀中,可以任所欲为。”述补 都进入了箭能射及的范围。形容全数人材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。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