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指献才不遇,反蒙冤罪。唐 刘兼《诫是非》诗:“辨玉且宽和氏罪,诬金须认不疑情。”
同“蓼莪废讲”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五引三国 魏曹植《上卞太后诔表》:“臣闻铭以述德,诔尚及哀,是以冒越谅闇之礼,作诔一篇,知不足赞扬明贵,以展臣《蓼莪》之思。”
源见“四凶”。指流贬官员。唐裴夷直《崇山郡》诗:“地尽炎荒瘴海头,圣朝今又放驩兜。”
本指游赏春天的秀丽景色。唐代杜甫《严中丞枉驾见过》诗:‘‘元戎小队出郊坰,问柳寻花到野亭。川合东西瞻使节,地分南北任流萍。”宋代陆游《初春出游戏作》诗:“绿窗百舌唤春眠,问柳寻花意已便。”后转而指放荡
双方尖锐对立,其势不可并存。《战国策.楚策一》:“楚强则秦弱,楚弱则秦强,此其势不两立。”亦作“势不两存”。《三国志.吴志.陆逊传》:“得报恳恻,知与(文)休久结嫌隙,势不两存。”主谓 势,情势;立,
同“含沙射影”。宋欧阳修《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》诗:“水涉愁蜮射,林行忧虎猛。”明沈德符《野获编.词林》:“又因宋儒谗说,致熊登朴两遭蜮射,无端佐官,人谓江陵英察,兹事则太愦愦云。”【词语蜮射】 汉
源见“士元骥足”。喻卓越的才能。唐钱起《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》诗:“星飞庞统骥,箭发鲁连书。”【词语庞统骥】 汉语大词典:庞统骥
同“霓裳羽衣曲”。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轻拢慢撚抹复挑,初为《霓裳》后《绿腰》。”【词语霓裳】 汉语大词典:霓裳
源见“傅说霖”。称美贤臣济世泽民。宋李曾伯《沁园春.代寿直院陈文昌》词:“花底退朝,槐边听制,一武 商岩霖雨新。”
源见“绝妙好辞”。指记载生平的碑文。唐权德舆《哭刘四尚书》诗:“黄绢碑文在,青松隧路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