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清谈挥麈

清谈挥麈

源见“麈尾清谈”。形容善于论辩谈玄,意兴飞扬。宋秦观《满庭芳.茶词》词:“雅燕飞觞,清谈挥麈,使君高会群贤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太平御览》 卷七○三引晋·郭澄之《郭子》曰:“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语,左右进食,冷而复暖者数四,彼我奋掷麈尾,悉堕落满饭中,宾主遂至暮忘飡也。”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亦载。又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王夷甫容貌整丽,妙于谈玄,恒捉白玉柄麈尾,与手都无分别。”《晋书·王衍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晋代孙盛 (字安国) 善谈玄理,当时中军将军殷浩也以谈玄著名于世。两人相见辩论清谈,互相争论不休,都拼命挥动手中的麈尾制的拂尘,尾毛全脱落掉在饭里。手下人为他们将饭热了又热,一直到傍晚也顾不上吃饭。另外晋代王衍 (字夷甫) 也精于清谈玄理,手中常拿着白玉柄的麈尾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善于辨论谈玄,意兴飞扬。

【典形】 挥犀柄、挥麈、挥麈尾、落麈毛、清谈挥麈、谈柄、谈麈、玉麈挥、玉麈谈玄、麈尾奋、麈尾清谈、谈辞玉麈、高论发犀柄、白玉麈尾、落麈尾、挥麈毛、挥谈麈、一麈供谈柄、挥

谈柄。

【示例】

〔挥犀柄〕 清·唐孙华《喜姜西溟及第》:“粝饭常同啜菜羹,清言不厌挥犀柄。”

〔挥麈〕 宋·仲并《水调歌头·浮远堂》:“笑咏一堂上,挥麈气横秋。”

〔挥麈尾〕 唐·高适《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》:“清论挥麈尾,乘酣持蟹螯。”

〔落麈毛〕 明·汤显祖《毕别驾手持张揖博雅旧本》:“自少铭龙骨,谈雄落麈毛。”

〔清谈挥麈〕 宋·秦观《满庭芳·与周熟仁试赐茶》:“雅燕飞觞,清谈挥麈,使君高会群贤。”

〔谈柄〕 唐·温庭筠《过孔北海墓》:“白羽留谈柄,清风袭德馨。”

〔谈麈〕 金·元好问《李屏山挽章》之二:“谈麈风流二十年,空门名理孔门禅。”

〔玉麈挥〕 宋·苏轼《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》:“舞腰似雪金钗落,谈辩如云玉麈挥。”

〔玉麈谈玄〕 宋·姜夔《湘月》:“玉麈谈玄,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。”

〔麈尾奋〕 明·袁宏道《元霄饮华中秘宅上》:“麈尾奋来毛欲尽,当筵风雨约谭锋。”

〔麈尾清谈〕 宋·陆游《南堂杂兴》之四:“未忘麈尾清谈兴,常读蝇头细字书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令笔

    同“江淹笔”。江淹在齐,曾以记室带东武令,故称。元王恽《梦升天》诗:“彤管梦传江令笔,紫袍归抱上岩端。”

  • 延陵

    同“延陵子”。《史记.吴太伯世家》:“季札封于延陵。”故以“延陵”借指季札。汉王粲《赠文叔良》诗:“延陵有作,侨 肸是与。”宋范仲淹《吴岩寺》诗:“唯有延陵逃遁去,清名高节老乾坤。”【词语延陵】   

  • 前门拒虎,后门进狼

    元.赵雪航《评史》:“窦氏虽除,而寺人之权从兹盛矣!谚曰:‘前门拒虎,后门进狼’,此之谓也。”赶走了一个坏人,另一个外人又乘机进来。比喻祸患接连而至。明.丘濬《故事成语考.鸟兽》:“祸去祸又至,曰:‘

  • 玉碗盛来琥珀光

    琥珀:地质时代中植物树脂的化石,一般透明,色蜡黄至红褐,条痕色白。 玉碗里盛酒发出琥珀的光彩。 形容酒具之华美。语出唐.李白《客中作》:“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。”清.李渔《闲情偶寄.器玩

  • 风马牛不相及

    或省作“风马牛”。风,指动物间牡牝相诱。风马牛不相及,是说马、牛是两种不同的动物,即使放任他们相诱,也不能达到交配的目的。比喻双方没有任何利害冲突关系。公元前656年,中原霸主齐桓公率领八国之师南下伐

  • 落霞孤鹜

    唐.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南昌故郡,洪都新府。星分翼轸,地接衡庐。……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原是初唐诗人王勃笔下的名句,后常用以比喻诗文警句或杰出的文才。

  • 楯矛

    源见“自相矛盾”。比喻事物互相抵触。楯,同“盾”。宋王安石《哭梅圣俞》诗:“圣贤与命相楯矛,势欲强违诚无由。诗人况又多穷愁,李 杜亦不为公侯。”【词语楯矛】   汉语大词典:楯矛

  • 儿口承唾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八七“人事部”“唾”后引《秦记》曰:“符朗渡江,尝与朝士宴集。时贤并机、蓐、壶、席。朗欲夸之,唾则令小儿跪而张口,就唾而含出。坐者为不及之远矣。”前秦主苻坚从兄苻朗,在与朝士宴会时,为

  • 如芒在背

    同“芒刺在背”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崔秀才》:“众闻之,无不赧然,如芒在背。”述宾 好像芒刺扎在背上。形容非常不安。语本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宣帝始立,谒在高庙,大将军光从骖乘。上内严惮之,若有芒刺在

  • 操斧伐柯

    《诗.豳风.伐柯》:“伐柯伐柯,其则不远。”《中庸》引此文,朱熹集注:“柯,斧柄。则,法也……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,彼柯长短之法,在此柯耳。”因以“操斧伐柯”喻可就近取法。晋陆机《文赋》:“至于操斧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