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悲喜交集

悲喜交集

悲伤和喜悦的感情一同涌现,交织在一起。王廙,字世将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,王导从弟。少能属文,工于书画,擅长音乐,曾为濮阳太守。司马睿镇江左之时,王廙过江投奔,司马睿非常高兴,以之为司马,旋出为荆州刺史。司马睿称帝,王廙以《中兴赋》上奏,疏中说:“我当初弃官越长江投奔陛下,诚为道之所存,希望把余生托附给陛下。现值皇上登极之时,而我却出镇在外,不能奉瞻登基大礼,所以听到这个好消息之时,悲伤和喜悦交织在心头。”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76《王廙传》2003页:“及帝即位,廙奏《中兴赋》,上疏曰:‘……当大明之盛,而守局遐外,不得奉瞻大礼,闻问之日,悲喜交集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元稹《会真记》:“捧览来问,抚爱过深,儿女之情,悲喜交集。” 鲁迅《花边文学·中秋二愿》:“前几天真是‘悲喜交集’。刚过了国历的‘九·一八’,就是夏历的‘中秋赏月’,还有‘海宁观潮’。”


主谓 悲伤和喜悦之情并至。高阳《粉墨春秋》:“幸好,这顾虑是多余的。一声喇叭,铁门拉开,李士群的汽车中,居然有一个吴四宝,相见之下,~而又似乎各有什么想说说不出来的话,倒是李士群,神态丝毫不改。”△描写人的感情。→惊喜交集百感交集 百感丛生 一悲一喜 ↔心死如灰。也作“哀喜交并”、“悲喜交加”、“悲喜交并”、“悲喜交至”、“悲愤兼集”、“悲喜兼集”、“悲欣交集”、“悲喜交切”、“喜惧交集”、“忧喜交并”。


【词语悲喜交集】  成语:悲喜交集汉语词典:悲喜交集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公酒垆

    《世说新语.伤逝》:“王濬冲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,顾谓后车客:‘吾昔与嵇叔夜、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……自嵇生夭、阮公亡以来,便为世所羁绁。今日视此虽近,邈若山河。’”后以“黄公酒垆”用为伤逝怀旧之辞。宋

  • 羹墙如见

    同“羹墙见尧”。明张居正《请敷陈谟烈以裨圣学疏》:“良以羹墙如见,自不忘继志之思。”清方苞《圣主临雍礼成颂》:“先圣之揆,后圣时宪,精意所通,羹墙如见。”【词语羹墙如见】  成语:羹墙如见

  • 二名不偏讳

    二名:指两个字的名字。偏:单个。 按照古代避讳的礼俗,对尊长的双字名,不可两字同说,但两字分说可以不避。这叫“二名不偏讳”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二名不偏讳”。郑玄注:“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。孔子之

  • 断肠

    《乐府诗集.曹操.蒿里行》:“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”《文选.曹丕.燕歌行》:“念君客游思断肠,慊慊思归恋故乡。”此比喻极度哀伤或思念。《三国志.魏书.华佗传》:“病若在肠中,便断肠湔洗。”此指医疗

  • 生张熟魏

    宋.沈括《梦溪笔谈.艺文三》:“蜀人魏野……后忠愍(寇准)镇北都,召野置门下。北都有妓女,色美而举止生硬,士人谓之生张八。因府会,忠愍令乞诗于野,野赠之诗曰:‘君为北道生张八,我是西州熟魏三。莫怪尊前

  • 指天为誓

    源见“指白日”。谓以生死立誓。《新五代史.汉刘崇传》:“道揣周太祖意不在赟,谓太祖曰:‘公此举由衷乎?’太祖指天为誓。”见“指天誓日”。【词语指天为誓】  成语:指天为誓汉语大词典:指天为誓

  • 鲛人诉泣

    源见“鲛人泣珠”。指流泪成珠。亦用以形容如泪珠之物。宋葛长庚《贺新郎.雪》词:“扑落梅梢穿度竹,恐是鲛人诉泣。”按,此例是用以状雪。

  • 连理枝

    晋.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“韩凭妻”;宋康王舍人韩凭,娶妻何氏,美,康王夺之。凭怨,王囚之,论为城旦。妻密遗凭书,缪其辞曰:‘其雨淫淫,河大水深,日出当心。……俄而,凭乃自杀。其妻乃阴腐其衣。王与之登台

  • 首阳蕨

    同“首阳薇”。唐李白《行路难》诗之三:“有耳莫洗颍川水,有口莫食首阳蕨。含光混世贵无名,何用孤高比明月。”

  • 品物咸亨

    品物:万物。咸:皆,都。亨:通畅。 意谓万物皆亨通畅达。 原指大地能生养万物。 后泛指太平之世,万物欣欣向荣。语出《易.坤》:“坤厚载物,德合无疆。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”汉.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