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尾大不掉

尾大不掉

见〔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〕。


主谓 尾巴太大就不易摆动。①比喻部属势力强大就不服从指挥调度。也比喻机构庞大,涣散以致指挥不灵。语出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,君所知也。”《糊涂世界》卷8:“舒大人弄到后来,也晓得~,却又没法子想,只想换个地方。”也作“尾大难掉”。②比喻事物因轻重关系倒置,形成难以驾驭的局面。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·张友谅始末》:“今乘~之舟,损兵弊甲,迟迟与吾相持。”△多用于描写不好指挥部下或难以驾驭局面。↔强干弱枝


尾大不掉”用以比喻部属势力强大、难以驾驭,或机构庞大而指挥不灵这样的情形。

为什么这样比喻呢? 这就涉及 “掉”的意思。

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记载说,春秋时楚灭蔡,楚灵王欲封公子弃疾为蔡公,便向大臣申无宇询问此事如何。申无宇回答道: 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,君所知也。”其意是说: 树梢的枝条太粗重了就会折断,牛、马的尾巴太大太重了就摇摆不动 ( 不能驱赶身上的飞虫) ,这些您都是知道的啊! 也就是说,申无宇不赞同封公子弃疾为蔡公,因为离远了,难以指挥。

国语·楚语上》: “夫边境者,国之尾也。譬之如牛马,处暑之既至,( ménɡ wèi) 之既多,而不能掉其尾,臣亦惧之。”蝱是一种昆虫,飞到牛、马身上叮咬,而牛、马不能摆动其尾以驱赶。至此,可知 “掉”义为摇、摆。《文选·扬雄 ( 长杨赋) 》: “拮隔鸣球,掉八列之舞。”李善注引贾逵云: “掉,摇也。”

据此,“尾大不掉”即言尾大而不易摇摆,用以比喻不易驾驭或指挥不灵之意。


【词语尾大不掉】  成语:尾大不掉汉语词典:尾大不掉

猜你喜欢

  • 晋鼎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九年》载: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把前执政范宣子所制订的刑法刻铸在鼎上,公之于众。后遂以“晋鼎”代指国法。清陈梦雷《赠臬宪于公》诗:“台衡需晋鼎,海宇伫回春。”【词语晋鼎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摇唇鼓喙

    犹摇唇鼓舌。明 宋濂《送徐大年还淳安序》:“世之好议论者,见其辞禄而归,摇唇鼓喙,诩诩相夸奖。”见“摇唇鼓舌”。明·宋濂《送徐大年还淳安序》:“世之好议论者,见其辞禄而归,~。诩诩相夸奖。”【词语摇唇

  • 一客不烦二主

    烦:烦劳。 一位客人不麻烦两家主人。 常用作认定同一个人打交道时所说的客套语。语出《续传灯录.二八.临安府灵隐瞎堂远禅师》:“一鹤不栖双木,一客不烦两家。”后多引作〔一客不烦二主〕。《水浒全传》二

  • 燕相说郢书

    源见“郢书燕说”。比喻穿凿附会,曲解原意。清黄遵宪《杂感》诗:“燕相说郢书,越人戴章甫。”

  • 拥彗先驱

    彗(huì惠):扫帚。此典指燕昭王拿着扫帚在前面清扫道路,礼待邹衍。后以此典比喻国君礼贤下士。邹衍(约前305年——前240年),齐国(都临淄,今山东淄博东北)人。阴阳家的代表人物。提出“五德终始”,

  • 张乐就空旷

    源见“洞庭张乐”。指黄帝奏乐于广漠之野事。唐韩愈《岳阳楼别窦司直》诗:“犹疑帝轩辕,张乐就空旷。”

  • 窃桃儿

    源见“方朔偷桃”。指仙家因过被谪降人间者。宋刘克庄《鹊桥仙.庚申生日》词:“回头调戏窃桃儿,且宁耐,等他桃熟。”【词语窃桃儿】   汉语大词典:窃桃儿

  • 渐摩

    《汉书.董仲舒传》:“渐民以仁,摩民以谊。”颜师古注:“渐谓浸润之,摩谓砥砺之也。”后因以“渐摩”指教育感化。清梅曾亮《鲍母谢孺人家传》:“非惟慈心,盖渐摩之密致然云。”【词语渐摩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四翁

    同“商山四皓”。唐司空图《漫书》诗之五:“四翁识势保安闲,须为生灵暂出山。”【词语四翁】   汉语大词典:四翁

  • 高下其手

    同“上下其手”。宋 王闢之《渑水燕谈录.官制》:“五代以来,诸州马步军院虞候以衙校为之,太祖虑其任私,高下其手,乃置西寇参军,以进士、‘九经’及第人充之。”述宾 玩弄手段,通同作弊。语出宋·胡继宗《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