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谓敬重别人,只看他的穿着而不看他的为人。 形容世俗的势利眼光。语出宋.普济《五灯会元.卷一七.三圣继昌禅师》:“师曰:‘五陵公子争夸富,百衲高僧不厌贫。近来世俗多颠倒,只重衣衫不重人’。”后多引作
同“麋鹿姑苏游”。唐陈子昂《感遇》诗之十五:“鸱鹗悲东国,麋鹿泣姑苏。”
源见“食玉炊桂”。指柴薪昂贵。清黄景仁《送冯鱼山庶常归钦州》诗:“去年移家至都下,佣书僦屋炊桂薪。”【词语桂薪】 汉语大词典:桂薪
同“子猷惜此君”。唐 刘兼《新竹》诗:“自是子猷偏爱尔,虚心高节雪霜中。”
连动 砍掉草还要除去根。语出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,芟夷蕰崇之,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协谋诬讼》:“自古道杀人见血,~。”△用于除恶务尽方面。 →斩草
《后汉书.蔡邕传》:“初,邕在陈留也,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,比往而酒以(通已)酣焉。客有弹琴于屏,邕至门试潜听之,曰:‘憘(叹声)!以乐召我而有杀心,何也?’遂反(同返)。将命者告主人曰:‘蔡君向(刚
懂得应适可而止,不作过分的要求。《老子》第四十四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【词语知止】 汉语大词典:知止
见:同“现”。 天下有道就出仕,天下无道就隐居。 古代儒家宣扬的处世原则。语出《论语.泰伯》:“子曰:‘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。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’”明.冯梦龙《精忠旗.岳侯涅背》:“尽忠两字谈
《晏子春秋.内篇谏上》:“(齐)景公游于牛山,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:‘若何(若,指齐国先王;何,怎么)滂滂(流荡,比喻更替不定)去此而死乎!’艾孔、梁丘据皆从而泣。晏子独笑于旁,公刷涕而顾晏子曰:‘寡人
同“同归殊途”。《汉书.王莽传赞》:“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,莽诵六艺以文奸言,同归殊涂,俱用灭亡。”【词语同归殊涂】 成语:同归殊涂汉语大词典:同归殊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