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呕心沥血

呕心沥血

呕:吐;沥:滴。比喻穷思苦索,费尽心血。分别出自唐李贺的事迹和韩愈的诗句中。参见“锦囊佳句”和“忘形交”条。史载,李贺每日外出归来,其母便让婢女探囊中,见所写纸多,便怒道:“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作罢呀!”韩愈在《归彭城》一诗中则有“刳肝以为纸,沥血以书辞”的句子。后人遂把二者合称为“呕心沥血”。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203《文艺下·李贺传》5788页:“母使婢探囊中,见所书多,即怒曰:‘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。’”又,韩愈《归彭城》:“刳肝以为纸,沥血以书辞。”

【例句】:

叶圣陶《抗争》:“我的舞台,几年在这里呕心沥血的戏,现在被撵下来了。”


并列 沥血,滴血。形容用心过度,费尽心思。邓贤《中国知青梦》自序3:“写作是一种~的劳作,恐怕仅仅趋名或者趋利都无法忍受这种劳作的艰辛和寂寞……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文艺创作方面,有时也指倾吐真情或怀抱赤诚。→冥思苦想 苦心焦思 ↔无所用心 百无聊赖。 也作“呕心滴血”、“呕心吐胆”、“呕出心肝”、“呕心镂骨”。


费尽心机、辛劳至极谓之 “呕心沥血”。

“呕”谓 “吐”。“呕心”,把心呕吐出来。“沥”谓 “滴”。《说文·水部》: “沥,漉也。一曰水下滴沥也。”“沥血”,把血滴干净。因此,“呕心沥血”就是心血费尽之意。

此语形成,源自唐代诗人李贺。

李贺自幼聪颖,七岁能诗。他每次出门的时候,总骑头小毛驴,书僮背个口袋跟着。一想到好的诗句,便立即写下来装进口袋。所以每次回到家时,口袋里都装满了纸条。

他母亲心疼而又恼怒地说: “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!”( 《新唐书·李贺传》) 他自己也说过: “长歌破衣襟,短歌断白发。”意思是说,写出一首长诗,会反复思虑而把衣襟都搞破了; 写出一首短诗,白发也要搔断几根。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赞颂他说: “刳 ( kū) 肝以为纸,沥血以书辞。”( 《归彭城》) 意思是说他挖出心肝当作纸,滴出血来写好诗。

他母亲说他 “呕心”,韩愈誉他 “沥血”,后世依此便形成 “呕心沥血”一语,比喻做事或为文穷思苦索、心机费尽之意。


【词语呕心沥血】  成语:呕心沥血汉语词典:呕心沥血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孙爱客

    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临邛中多富人,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,程郑亦数百人,二人乃相谓曰:‘令有贵客,为具召之。’并召令。令既至,卓氏客以百数。至日中,谒司马长卿,长卿谢病不能往,临邛令不敢尝食,自往迎

  • 郢中歌

    源见“曲高和寡”。指《阳春》《白雪》与《下里》《巴人》。喻高雅与鄙俗。晋张协《杂诗》之五:“瓴甋夸玙璠,鱼目笑明月。不见郢中歌,能否居然别?《阳春》无和者,《巴人》皆下节。流俗多昏迷,此理谁能察?”亦

  • 韦三绝

    同“韦编三绝”。元罗蒙正《怀马教授》诗之一:“陈编落落韦三绝,浮世茫茫海九环。”

  • 香火因缘

    香火:旧时迷信,供奉神佛用的香和蜡烛。因缘:佛家语,即缘分。古时结盟须设香案,点燃香烛向神发誓。佛家因此称彼此意气契合为“香火因缘”,表示前世就已结盟好。后用以形容情意深切,相爱至深。陆法和,北齐人,

  • 干啼湿哭

    犹如说哭哭啼啼。《北齐书.尉景传》:“景有果下马,文襄求之,景不与……神武对景及常山君责文襄而杖之,常山君泣救之。景曰:‘小儿惯去,放使作心腹,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?’”文襄:指高澄。神武:指高欢。并

  • 怀椠

    源见“怀铅提椠”。借指文事。宋朱松《李似表启告归晋陵》诗:“蓬渚倦怀椠,云台归借筹。”

  • 履霜青女

    同“青女”。指掌管霜雪的女神。清钱谦益《和盛集陶落叶诗》之二:“倚月素娥徒有树,履霜青女正无衣。”

  • 浊泥清尘

    三国魏.曹植《曹植集》卷二《七哀》:“君行逾十年,孤妾常独栖。君若清路尘,妾若浊水泥。浮沉各异势,会合何时谐?”三国魏.曹植曾在《七哀》诗中用“清路尘”和“浊水泥”比喻地位相差很大的夫妻。后遂用为遭际

  • 牛衣泣

    牛衣:用草、麻等物编织成为牛御寒之物。王章(?-前24年)字仲卿,泰山钜平(今山东泰安西南)人。年轻时任文学官(郡及王国的教官),不久升任谏大夫(掌论议的官),在朝廷以敢于直言谏诤而著名。当初,王章在

  • 轻身舞

    源见“掌上舞”。指舞姿轻盈。唐李白《阳春歌》:“飞燕皇后轻身舞,紫宫夫人绝世歌。”